第六章路徑依賴,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3 / 3)

棄小利獲大義,避免因小失大

春秋戰國時期的宓子賤是孔子的弟子,魯國人。宓子賤曾做單父的縣長,當時正值齊國人攻打魯國,單父是必經之地,單父的老人們向宓子賤請求說:“地裏大片的麥子就快熟了,而齊國人馬上就要攻打過來了,請你馬上下令,任憑城中百姓出城收割吧。不要管是不是他種的,隻要能夠搶收回來,替單父百姓增加些糧食,總比留在地裏,讓齊國人收去更強一些吧。”

看來很合情合理的理由,單父的父老們再三請求,宓子賤都不同意。沒多久,齊國的大軍真的攻過來了,果真將城外的麥子一掃而空。此事為魯國的大貴族季孫氏得知,他勃然大怒,就派了人去譴責宓子賤。宓子賤聽了,皺著眉頭回答道:“單父今年沒有收到麥子,明年可以再種,可是如果官府下令讓不耕種的人趁機獲得麥子,種地的百姓確實能搶收到一些麥子,但那些不曾付出勞動的人也能白白地得到好處。如果魯國百姓知道可以從外敵入侵中得到好處,那麼到了明年,就算是我們不想讓齊國人來侵略都做不到。因為一旦世風敗壞,大部分百姓都存了不勞而獲之心,就會希望齊魯交兵,並想方設法地達到這一目的,挑起兩國戰端。如果人心思亂,那還能做到國泰民安嗎?而魯國的國力明顯不如齊國,一旦開啟戰端,後果殊難預料。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往往隻看到戰亂中暫時為他們帶來的微小利益,又怎麼知道大的災禍就在後麵啊。”

季孫氏聽了宓子賤的解釋,歎氣說道:“我為我的短見感到羞愧。”季孫氏之所以羞愧,是因為他終於明白,讓魯國搶走麥子失掉的隻是有形有限的一點糧食,而讓民眾滋生僥幸得利的心理才是無形的、長久的損失。

見小而失大,是人們很容易犯的錯誤。一時的收益是實在的、誘人的,但是時日長久,所帶來的禍患卻是無可彌補的。弱小勢力的長久生存更主要體現在如何避免風險的智慧上,而不是處處冒險。慎終追遠,不僅是考慮國家政事管理的正確思路,有識之士也同樣將其用在個人的發展和利益上。

公孫儀是魯國宰相,他十分嗜好吃魚,為了得到提拔,魯國的大小官員都爭著買魚賄賂他,公孫儀卻不接受。他的弟子問他:“你那麼愛吃魚,卻不接受別人送的魚,為什麼呢?”

公孫儀回答說:“正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才不能接受別人送的魚,因為一旦接受別人送的魚,吃人家嘴短,必然要照人家的意願去辦事,那就將違法亂紀。犯了法,就會被罷免宰相的職務。一旦丟了官,我自己就不能買魚,到那時,不管多麼想吃魚,又有誰再給我送呢?不接受別人的魚,就可以免於被罷相,雖然不能白白地吃到魚,卻能長久地自己去買魚吃。”

為人處世,不能不慎終思遠,所謂“一著走錯,全盤皆輸”,正是同樣的道理。在采取行動之前,應先看看自己是不是非行動不可,當前所要進行的策略是否會對自己的長遠利益帶來負麵影響。

博弈法則:

避免帶著僥幸的心理作出策略,把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放在整體目標中去衡量,盡量避免風險。在勝負皆有可能的邊緣世界裏把握好進退的分寸,一時的損失未必是壞事,一時的收益也未必是好事,以柔克剛比剛剛相克更富有智慧。

克服思維定式,砍斷隱形的繩索

馬其頓國王菲利浦赫赫有名,但他卻無法得到兒子亞曆山大的足夠敬重,因為他太飛揚跋扈了。亞曆山大必須反抗自己的父親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他想讓後人讚揚自己而不是他的父親。

有一次,菲利浦醉酒後又與兒子發生了衝突,氣急了的菲利浦拿起劍就刺向了亞曆山大,卻因酒醉跌倒了。亞曆山大指著他的父親憤怒地說道:“一個無法從這個桌子走到另一個桌子的人怎麼能從歐洲打到亞洲去呢?”

亞曆山大18歲的時候,菲利浦被人謀害了,全國各地都起來反叛。亞曆山大指揮軍隊平息了叛亂,重新統一了帝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鞏固了希臘後,亞曆山大把眼光轉向了他父親一直沒有征服的位於亞洲的波斯。與波斯人交戰前,他率軍經過戈迪爾姆鎮,傳說在這個鎮的神廟裏有一輛古老的戰車,用山茱萸樹皮做成的繩子捆綁著,解開這條繩索的人將解放全世界。但迄今仍沒有人成功過。亞曆山大來到那個神廟,他看了一眼被繩子捆得結結實實的戰車,揮劍把繩子砍斷,人們大吃一驚。

亞曆山大神話般地戰勝了占絕對優勢的波斯人。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權威,任何權威都是人設定的,超越了製定權威的人,你自己就是權威。古老戰車上的山茱萸繩索,隻能束縛住那些不知變通、自縛手腳的人。對於亞曆山大來說,那條繩索根本就不存在。一味地遵循所謂的傳統,隻能故步自封,很難有屬於自己的成就。

安史之亂後,唐太子李亨逃出長安,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李亨在靈武積蓄力量後,準備收複長安,這時房琯趁機毛遂自薦,要求授予兵權收複京城。朝中缺人,李亨就委任他為兩京招討使,房琯隨即號令大軍分兵三路,會攻長安。

房琯決定效法古製,以牛車對陣。於是,他將征用的兩千輛牛車排列在中間,兩翼用騎兵掩護,浩浩蕩蕩地向長安進發了。一路上煙塵滾滾,旌旗蔽日,殺氣騰騰好不威風。可是,這支老牛拉破車的隊伍在對敵作戰時,能否發揮其功效?除房琯及其幕僚深信不疑外,其餘將領無不望而興歎。

房琯親自率領中軍,很快與叛將安守忠的騎兵相遇。房琯本想先穩住陣腳,調整一下隊形,再出陣迎戰,誰知道慢吞吞的牛群很難調動。這邊房琯為調整隊形吵吵嚷嚷,越整越亂,急得滿頭大汗。對方見勢,毫不猶豫地一把火燒過來,使老牛陣法亂上加亂,很快敗陣。房琯苦思冥想的老牛陣法就這樣失敗了。

老牛陣法在曆史上也許的確被應用並發生過威力,但肯定不是任何時候都百試不爽。以牛陣對馬陣,不失敗才怪。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又怎麼可能有永恒的權威呢?

博弈法則: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權威,任何權威都是人設定的,超越了製定權威的人,你自己就是權威。古老戰車上的山茱萸繩索,隻能束縛住那些不知變通、自縛手腳的人。

香水有毒,要警惕規律裏的陷阱

1974年10月30日的一場超白金拳擊大戰,被稱為“叢林之戰”,也是1974年最佳拳賽,20世紀最經典的拳擊比賽之一。當時重量級拳王福爾曼正處於巔峰時期,40戰全勝。阿裏精湛的拳擊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以及福爾曼驚人的力量和充沛的體力是本場比賽的看點。

在以往的比賽中,阿裏總是以他迷人的蝴蝶舞步在拳場上跳躍穿梭,以此來消耗對方的體力,他一向是這樣打拳的,十多年來從來沒變過。

複出的阿裏在賽前宣稱,此次拳賽他將用重拳把福爾曼擊倒。阿裏會用重拳,這簡直是個笑話,連傻瓜都不會相信,因為阿裏根本就沒有用重拳的紀錄,相反,重拳卻是福爾曼的長項。

比賽即將開始,觀眾台上座無虛席,人們都想看到阿裏是怎樣被福爾曼擊倒在地的。阿裏的訓練師親自弄鬆了賽場周圍的繩子,這是拳手出重拳時必要的措施。但人們還是不相信,認為這不過是阿裏在虛張聲勢。

比賽開始了,福爾曼像往常一樣等著阿裏來回跳躍,而阿裏直接走到他麵前,用重拳一下子將這個傻大個擊倒了。阿裏說到做到了,福爾曼被愚弄了。

在慣常的思路裏,突然有人用了不尋常的策略,這時候就要引起注意了,否則很容易讓自己莫名其妙地吃虧。獵人捕獵時,常在各種動物走過的路上下套,因為很多動物不輕易改變自己的行走路線。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可以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不按常規辦事,而動物卻不會。

唐代天寶年間(742~765年),安史之亂,戰火烽起。張巡號召地方州縣率兵抵抗叛軍,被降唐的令狐潮圍在雍丘(今河南杞縣)。

兩軍僵持了十數天,糧鹽雖足,但城中的箭卻不夠了。箭是守城第一武器,沒有箭,怎麼守城呢?於是,張巡苦思良策,突然想起了諸葛亮的“草船借箭”。

張巡發現敵人不擅長夜戰,一到天晚了,就偃旗收兵。張巡原來派過小股部隊去騷擾他們,他們隻是放箭,不敢出戰。於是,張巡傳令城中,收集稻草,紮成幾千個草人,給它們穿上黑衣服。趁著朦朧的月色,張巡讓士兵們站在城牆上,擂鼓呐喊,同時把草人從城頭上向下縋。

朦朧之中,敵人見城牆上縋下許多軍士,以為城中又派人偷襲,連忙放箭射擊。士兵們拉著草人縋上縋下,不到一個時辰,草人身上都射滿了箭。射了半天,叛軍覺得不對勁,因為他們竟然沒聽到喊叫聲,而且這些縋下的人還會不斷地爬上去,方才發覺中計。張巡讓停止擂鼓,縋上草人來收箭,共得幾十萬支。

第二天晚上,張巡又把身穿黑衣的草人放下城去,叛軍又亂射了一陣,發現還是草人。以後每天夜裏,張巡都是如此,終於有一天,城上縋草人後敵人再也不上當了,無一人放箭。此時城中的箭也收集得差不多了,於是張巡把草人換成五百壯士,縋下城去。敵人還以為是草人,未加理會。五百壯士向敵營殺去,把叛軍殺了個措手不及。張巡大開城門,帶人馬殺過去,令狐潮全軍潰敗,被張巡追出十幾裏。

在博弈開始後,算不清對方的行動規律並不要緊,時時提防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對方的規律很明顯,那麼可能他就要耍花招了,對方可能正在引誘你走向一個危險的陷阱。陷阱都是設置在慣性思維裏,都發生在人們習以為常的時候。張巡給敵人每天都放草人的錯誤認識,結果突然放下去真人時,敵人也當草人對待了。在一時無法辨別的時候,令狐潮最好的策略是每天都用箭去射,雖然損失了箭,卻可以避免被偷襲。越是覺得最安全時,就越該警惕。

博弈法則:

在博弈開始後,算不清對方的行動規律並不要緊,時時提防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對方的規律很明顯,那麼可能他就要耍花招了,對方可能正在引誘你走向一個危險的陷阱。陷阱都是設置在慣性思維裏,都發生在人們習以為常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