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利濕,清熱明目。主治脾虛便溏,頭昏眼花。《普濟方》說,服此藥“百日顏色異,肌膚光澤延年不老。”
乾隆與鬆苓酒
長壽皇帝乾隆經常服用補益與長壽的保健品,有龜齡集、鬆齡太平春酒、椿齡益壽藥酒、健脾滋腎狀元酒等。其中鬆齡太平春酒,又稱鬆苓酒或太平春酒,是康熙朝張文敏(照)所獻之方,乃最受重視的酒劑。
乾隆皇帝曾傳旨問禦醫劉裕鐸太平春酒方藥性。劉裕鐸報告說:看得太平春酒藥性純良,係滋補心腎之方。嗣後乾隆又降旨:“太平春酒苦些,其中佛手味苦,應減去。欽此。”由於鬆苓太平春酒強身效果顯著,因此清人昭梿在《嘯亭雜錄》中說:“純廟時,張文敏照獻鬆苓酒方。於山中覓古鬆,伐其本根,將酒甕開壇埋其下,使鬆之精液吸入酒中,逾年後掘之,其色如琥珀,名曰鬆苓酒。上偶飲之,故壽躋九旬,康莊日健,有以哉。”
製法:
方一:在山中尋覓古鬆,深挖至樹根,將白酒裝在陶製的酒甕中,埋於其下,逾年後掘取出來。據說,通過這種方法,古鬆的精液就吸到酒中。
方二:熟地黃、當歸、枸杞子、紅曲、龍眼肉、荔枝蜜、整鬆仁、茯苓各2兩,白酒20斤。
將前8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1炷香時間,或酒煎1炷香亦可。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
每日酌量飲用。
功效:
酒色為琥珀,具有明目、清心、延年益壽的功效。
清宮明目延齡丸
為帝後“龍鳳之目”的保健,禦醫製了不少食療方。文中方一可見《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方二乃禦醫張仲元擬獻慈禧方。
製法:
方一:將霜桑葉2錢、菊花2錢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方二:霜桑葉、甘菊、生地、生牡蠣各2錢,羚羊尖(銼細為末)1錢5分,女貞子2錢(研末),蒙花1錢5分,澤瀉1錢,生杭芍1錢5分,枳殼1錢5分(炒)。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
每次服少許,白開水送下。
功效:
清熱散風,平肝明目。主治風火眼痛目赤,頭痛。
禦膳佳品赤鱗魚
赤鱗魚也叫縭霖魚,是我國五大名魚之一。它生活在泰山270米至800米的山溪中,為泰山所獨有。赤鱗魚長不過二十厘米,重不過百克,卻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關於此魚,史書曾記載:“暴於暑天之日下,不到一個時辰,即化為油。”據說,清代乾隆皇帝曾多次遊覽泰山,每次必食此魚。曆代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等遊泰山時,都品嚐過赤鱗魚的美味。
據泰山藥物誌記載,由於喜愛,乾隆要把赤鱗魚列為貢品。當時泰安的文人、大學士趙國鱗卻說,赤鱗魚十分稀少,列為貢品恐怕成為當地百姓的負擔。乾隆皇帝隻好作罷。從此,泰山赤鱗魚日益出名。
製法:
該魚可燉、可氽、可炸、可溜,但以清湯氽者為佳。
活赤鱗魚1斤半,精鹽、醬油、醋、薑末、花椒、紹酒、胡椒粉各適量,清湯2斤。
以竹刀將魚剝鱗剖腹去內髒,洗淨後用開水氽熟,撈出放在湯碗內,加入胡椒粉。
炒鍋加清湯、鹽、醬油、花椒、紹酒燒開,撇淨浮沫,倒入魚碗內,醋加薑末拌和即可。
用法:
食肉飲湯,可多食。
功效:
營養豐富,具有明目聰耳、補腦力、降濁氣、悅顏色、延高年、齒牙堅固、主治百會疽、頭暈等症之功能,並且“暖婦女子宮、利男子小便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