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脾胃運納山河並——禦醫推薦給皇帝的健脾養胃食譜2(3 / 3)

康熙與玉米粥

玉米,別名苞米、苞穀,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種子,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為日常餐桌上的普通食糧,其保健作用卻為眾多食物之最。

在清朝皇帝的養生食譜裏,除了山珍海味和各種精細食品外,還有一種粗糧:玉米粥。

相傳,康熙皇帝曾帶著侍從到灤平的長山峪一帶打獵,在農家老漢那裏,吃到了黏糊又爽口的玉米粥,很是喜歡。

過了幾天,康熙想起了好吃的玉米粥,派人找到老漢的兒子,讓他在禦膳房裏專做玉米粥。禦醫認為此粥可滋補“龍體”,便將玉米粥寫進了禦膳房的食譜。

在德齡著的《清宮瑣記》中,就記載著慈禧太後愛吃玉米粥的事。

製法:

1玉米粥

玉米粉半斤,水適量,鹽少許。

在水中加入少許的鹽,加熱至沸騰,轉小火後,將玉米粉慢慢加入,一邊加熱一邊用勺攪拌,大約煮片刻後即完成。

2南瓜玉米粥

南瓜6兩,玉米麵4兩。

將南瓜洗淨,去皮、去心,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勾入玉米麵即成。

用法:

每日早晚各1碗。

功效:

玉米性味甘、平,入脾、胃經,有健脾和胃、利水通淋、益肺寧心之功。《本草綱目》言其“調中開胃”。《本草推陳》言其“為健胃劑,煎服亦有利尿之功”,對脾胃虧虛,胃納不佳,久病、重病之後,脾胃虛弱,納食不香者宜。

康熙與鮮花玫瑰餅

用玫瑰花製作點心,在承德已有近300年的曆史。據史料記載,每當康熙、乾隆來承德避暑或去圍場打獵時,扈從的禦醫都會把此餅推薦給帝王享用。

製法:

利用避暑山莊自產的鮮玫瑰花,以精麵為主,和以白糖、植物油、香油,佐以桃仁瓜子、青紅絲等製成。

用法:

佐餐,早晚酌量。

功效:

香甜酥嫩,鮮美可口,有健脾開胃之效。

乾隆與養生八珍糕

在乾隆四十年(1775)以後,乾隆皇帝在年逾花甲、壽至耄耋時經常服用一種名叫“八珍糕”的保健食品。年老的人,飲食起居沒有規律,百病易生,而八珍糕具有不寒不熱、平和溫補、撫養脾胃、益氣養血之功效。既是食品,又是補品,乾隆常服用八珍糕是再合適不過了。

據說清代光緒六年九月,由於嗜食油膩肥甘,西太後慈禧出現不思飲食、消化不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大便稀溏等症。太醫李德生率眾太醫去為“老佛爺”會診,認為其病是脾胃虛弱所致。眾醫開了一方:“健脾糕。”吃了此糕幾天後,慈禧的病狀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慈禧一高興,便將“健脾糕”改稱“八珍糕”。從此,“八珍糕”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

製法:

其一:黨參2兩,茯苓2兩,白術1兩,薏米3兩,芡實3兩,扁豆3兩,□□3兩,□□3兩(檔案殘缺),白糖8兩,合在一起,研成末,同白米粉蒸糕。

其二:茯苓、芡實、蓮子、苡仁、山藥、扁豆、麥芽、藕粉各2兩,共研細粉,加白糖7兩,用水調和後做成糕點。

用法:

口服,每日早晚溫熱燉服,也可幹食。

功效:

健脾和胃,培元理氣,和中止瀉,消食。方中茯苓能健脾補中、寧心安神、利水滲濕。芡實能補脾止瀉、養心益腎、補中益氣、開胃進食。薏苡能健脾開胃、補中去濕。山藥能健脾胃、益肺腎、補虛勞、祛風濕。扁豆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蓮子能健脾補心、益氣強誌、強筋骨、補虛損、益腸胃。麥芽能消食和中、去積除脹。藕粉能養胃滋陰、消食健脾、涼血除煩、止嘔渴、止瀉痢。

乾隆與九絲湯

“雞火幹絲”源於揚州,始於清代,原名“九絲湯”。它的成名,據說與乾隆南巡有關。當時,揚州官員和鹽商為了備辦“接駕盛典”,聘請了許多名廚高手,爭新鬥麗,都想推出壓眾的佳肴。其中有一道“九絲湯”,乾隆連用兩盤,交口稱讚。禦醫認為此菜有滋補功效,將其列入食譜,以供帝王享用。從此“九絲湯”聞名全國。

製法:

用豆腐幹絲、口蘑絲、玉筍絲、銀魚絲、紫菜絲、蛋皮絲、生雞絲等九種原料,加雞湯燴煮而成。清代《調鼎集》上有關於此菜的記載:“九絲湯:火腿絲、筍絲、銀魚絲、木耳、口蘑、四張腐幹、紫菜、蛋皮、春筍,或加海參、翅、蟶幹、燕窩俱可。”

用法:

食菜飲湯,可多食。

功效:

營養豐富,可健脾、益腸胃。

乾隆與富川“爽神湯”

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有一特產富川油茶,一如廣東人喝的早茶,是富川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可作為正餐,也可作為飯前飯後的保健飲品。據說其成名與乾隆皇帝有關。

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各地官員大獻殷勤。山珍海味吃多了,倒害得乾隆茶飯不思、見食生厭,急得眾禦醫束手無策。這時有人想起油茶之功效,便讓一位富川籍的禦廚趕製工具,做出來奉上禦前,乾隆喝後頓時口舌生津、胃口大開。於是龍顏大悅,禦賜富川油茶為“爽神湯”。

製法:

選用清明、穀雨時節采摘的茶葉,先用少許開水浸泡片刻,以減少煙火味及苦澀味,然後在茶鍋內放少許豬油燒熱,放入薑、蒜及泡好的茶葉稍炒,隨即將其捶茸,捶好後加水燒開熬至出味,放入精鹽調味,用油茶濾把茶水分別濾入碗中,撒入蔥花、香菜末,隨配米花、麻旦果、酥花生即可。

用法:

早晚酌量食用。

功效:

富川油茶集湯、飲品、茶一體,色香味俱全;具有暖胃健脾、助消化、驅寒濕、抗衰老之功效,長期飲用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乾隆與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分布在河北、山東及津京地區。其光亮美觀,汁多味甜。過熟的棗果,掰開時拉有黃絲,故名金絲小棗。

山東樂陵的金絲小棗,果肉肥美,甘甜清香,金絲綿長。其栽培始於商周,興於魏晉,盛於明清,距今已有3000餘年曆史。

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記載“青州有樂氏棗,豐肌細核,膏多肥美,為天下第一”。

當年,有禦醫呈獻樂陵金絲小棗,乾隆皇帝食後倍加讚賞,親書禦賜“棗王”牌匾,並選為貢品,年年貢送皇宮。

清代詩人吳泰龐曾在《同登樂陵城晚眺》中寫下“六月鮮荷連水碧,千家小棗射雲紅”的佳句。

製法:

可作棗幹,或配料熬粥。

用法:

可鮮食,或食粥,每日適量。

功效:

開脾潤肺,舒筋活血,散淤生新。樂陵金絲小棗具有豐富的營養和極高的藥用價值,有“活維生素丸”之稱。此外,還富含各種氨基酸和豐富的鈣、磷、鉀、鐵等元素以及蘆丁等醫用物質。常食之,有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虛咳嗽、貧血失眠及高血壓等症的功能。

乾隆與撥禦麵

承德地區盛產蕎麥。蕎麵的營養豐富,在承德吃蕎麵的方法很多,已有逾千年的曆史了,但技藝最精、味道最美當屬一百家子(今隆化縣張三營鎮)。

據《承德府誌》及《隆化縣誌》記載,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赴木蘭圍場狩獵,途經一百家子,住在伊遜河東龍潭山腳下的行宮。當天下午用膳時,乾隆一見此麵潔白無瑕,條細如絲,且清香撲鼻,頓開食欲,連吃兩碗,並一再稱讚此麵“潔白如玉,賽雪欺霜”,還當即吟詩一首。從此,撥麵改名“撥禦麵”。禦醫認為此麵可滋補,在以後的170多年裏,皇帝、後妃的食譜中,又增加了“撥禦麵”一款。

製法:

一部分麵用滾水和,一部分麵用冷水和,再把兩種麵合二為一,放於撥麵板上,麵板下麵頂住滾水鍋沿,雙手握撥麵刀兩端,快、準、均、細地向鍋內撥麵。煮好後,再澆上用雞湯、肉絲、榛蘑丁和木耳做的鹵。

用法:

每日1次,可酌量食用。

功效:

風味獨特,可開胃健脾、降低血壓。

嘉慶與爆烤鴨

爆烤鴨始創於清代乾隆末年,1795年嘉慶皇帝繼位後,去東陵祭祖,路過通州宮莊,有人獻上爆烤鴨,嘉慶食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1801年賜封禦用貢品,名振京城。

製法:

采用陳皮、甘草、良薑、草果、丁香、白枳、沙仁、花椒、香葉、桂皮等藥材熬湯,再加入黃酒、食鹽、蜂蜜等,浸泡鴨肉,最後爆烤製成。

用法:

佐餐,每次適量。

功效:

色鮮味美,外脆肉嫩,香酥爽口,食後具有消食化氣、開胃健脾、強筋壯骨、抗衰老的功效。

鹹豐與蓮花白酒

蓮花白酒屬於高級滋補酒,始於明朝萬曆年間。到了清代,蓮花白酒的釀造采用萬壽山昆明湖所產白蓮花,用它的蕊入酒,釀成名副其實的“蓮花白酒”。

徐珂《清稗類鈔》曾記載:“瀛台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涯。孝欽後(慈禧)每令小閹采其蕊,加藥料,製為佳釀,名蓮花白。注於瓷器,上蓋黃雲緞袱,以賞親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瓊漿,不能過也。”

據說清朝鹹豐皇帝喝了這酒後,病弱的身體逐漸好轉,盛讚蓮花白酒為“酒中之冠”。從此,蓮花白酒成為宮廷禦膳滋補酒。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蓮花節,鹹豐皇帝即在萬壽山藕香榭白蓮池旁用此酒宴請大臣,納涼消夏。

製法:

以高粱酒為基酒,加入白蓮花蕊、當歸、熟地、黃芪、砂仁、何首烏、廣木香、丁香、川芎、牛膝等多種名貴中藥材,進行蒸、煉、調配,入瓷壇密封,陳釀而成。

用法:

佐餐飲用,每日1次,適量。

功效:

芳香醇厚,和胃健脾,滋陰補腎,舒筋活血,祛風避瘴。

清宮太和餅

“太和餅”為宮廷常備養生佳品,本方可見《清太醫院秘錄醫方》。

製法:

山藥、蓮子、白術、芡實、茯苓、神曲、使君子、天南星各2兩4錢,炙甘草12錢。

上藥共為細末,用老米飯幹1斤,蜜糖為小餅。

用法:

日服1餅。

功效:

健脾和胃,益壽抗衰。主治脾胃虛弱。方中山藥、蓮子、白術、芡實、茯苓均為健脾益氣佳品,其中芡實兼有固澀之功,茯苓兼有利濕之效,一固一利,固正氣利濕邪,頗有配伍之妙。

宮廷補品薏米蓮子粥

薏米屬禾本植物,在我國栽培曆史悠久,又稱薏仁、苡仁、米仁、珠珠米、五穀米、回回米、菩提珠、藥玉米、天穀等。薏米營養價值高,藥食兼優,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生命健康之禾”;薏米在藥膳中應用很廣泛,古時被列為宮廷膳食之一。

製法:

先把薏米、蓮子煮上片刻,再放入枸杞子、山藥、綠豆、紅棗以及大米等。

用法:

早晚食用,每次1碗。

功效:

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之功。《本草綱目》說它“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本草經》記載薏米可“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粥中蓮子能補五髒及十二經脈之氣血,大棗可以補益脾胃、滋陰養血,還能緩和藥性。綠豆可以調和五髒、安神、解毒。山藥可潤肺養胃,補腎固精。枸杞子則可以滋補肝腎,健腦抗衰。

食療珍寶楊梅

楊梅曆史悠久,享有盛譽。從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在7000年前已有人食用野生楊梅了。  

漢朝辭賦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把楊梅作為貢品加以稱頌。蘇東坡也曾為楊梅作過評語:“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明代王晉《群芳譜》中載:“楊梅,會稽產者為天下冠。”據《能改齋漫錄》載:“越州(唐在餘姚置越州)楊梅最佳,土人謂之欏梅。”

楊梅,與鬆江之鱸、西湖之蓴齊名。餘姚楊梅、靖州木洞楊梅等,曾被列為曆代獻給皇帝的貢品。

製法:

楊梅以鮮食最佳,也可釀酒、取汁,或製作蜜餞楊梅幹、楊梅醬、糖水楊梅、燒楊梅等。

用法:

生食,或佐餐,每日酌量。

功效:

楊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其性味甘酸而溫,入脾胃,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益腎利尿和解暑止瀉之功效。《開寶本草》中記載:“楊梅味酸、性溫、無毒。主祛痰、止吐穢,消食。”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介紹:“楊梅可止渴,和五髒,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