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圍觀海外巨頭大戰(3)(3 / 3)

Intel的銀色子彈

Intel控製PC製造商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廣告費用的支持。Intel陣營的每一家電腦製造企業,每在媒體上做一次廣告,都可以向Intel報銷高達60%甚至以上的廣告費用,這對於電腦製造商來說無疑是一筆豐厚的“額外收入”。當然,報銷廣告費用是以嚴格按照Intel對廣告格式的規定製作作為代價的。

不過,Intel對企業的扶持並非采取一碗水端平的態度,而是按自己的需要把國內OEM廠商劃分為4個層次,分別給予其不同的支持策略:如聯想之類的一線廠商,每年可以得到Intel的廣告支持費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之高;而一些二線品牌則隻能得到10~20萬美元左右。

Intel出手闊綽無比,目的當然不僅僅是依托PC品牌上作宣傳,“銀彈”的背後有一個更重大的“陰謀”,就是把PC企業的命脈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中,進而達到不斷擴大、鞏固市場份額,並在相當程度上限製了廠商與對手AMD進行深層合作的目的。

一位品牌電腦的負責人直白地說,“廠商都是為了利益,和Intel合作利益可以最大化。”——既然以AMD的資金實力,無法為廠商們背離Intel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埋單”,廠商當然也就找不到背叛Intel的理由。

苛政猛於虎,AMD乘虛而入

毫無疑問,Intel在操縱廠商命運上簡直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Intel陣營裏每家廠商的價格談判權在Intel的廣告支持、銷售價格返點中受到削弱,而且由於Intel幕後扶持國內廠商的行為,使廠商的市場份額和競爭關係都嚴重受到Intel的態度影響。這個嚴密的“英特爾體係”使Intel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的壟斷地位難被撼動;但是,壓迫越重,逆反心理也越重的道理在電腦廠商身上也不例外。生死與命運操縱在別人手中,誰的心裏會好受?

相信在受製Intel多年後,所有比較有實力並有捋Intel虎須勇氣的品牌廠商都想到了一個問題:與當初Intel扶持聯想及TCL的策略同理,要在與Intel的不平等地位中扳回一城,必須要有一家Intel以外的合作商,適當時候能借此給Intel一點“顏色”看看。

這正是致力於突破品牌廠商的AMD乘虛而入的好機會。和紫光的合作,是AMD在移動處理器市場上找到的一個重要突破點。

首先是2002年8月,紫光和AMD大張旗鼓地推出了基於AMD CPU的筆記本電腦,由此開始了雙方多年來在筆記本電腦技術上的長期合作。現在,AMD處理器已經覆蓋了紫光商用機與家用機在內的全係列產品,而AMD的64位計算技術也成為紫光PC主賣點。

不久之後AMD再下一城,在2003年10月底攜手神州數碼,簽署了分銷合作協議。作為全國最大的渠道分銷商,神州數碼獨家代理長城電腦,意圖搶占中國個人電腦市場,AMD 64位處理器則是其手中的王牌之一。

但最令Intel震驚的,卻莫過於2004年後,它的四大OEM直供客戶中的方正和聯想,先後向AMD伸出了橄欖枝。而聯想與AMD合作之後強推的2999元機,在Intel眼裏,也是明顯在“削”它的麵子。

Intel的“以牙還牙”

由於技術實力接近,AMD處理器經過一番努力後,卻在DIY市場上拚出了半壁江山,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50%。但與Intel強大的品牌力相較,AMD不得不走起了低價策略,從而讓人們產生一種感覺:品牌電腦都需要跳動著一顆奔騰的芯,而AMD存在的理由隻有“低價”——這從AMD苦拚十餘年,在品牌領域僅網羅到四通、超群這些二三線電腦品牌中可見一斑。

2005年下半年,AMD與聯想展開合作,打出了2999元采用sempron2200+的品牌機,意欲借AMD一貫以來的低價策略,在Intel的空白檔——低價品牌電腦上打出一片天地。

盛怒的Intel中國公司總裁楊旭立刻公開指責聯想推出2999元的產品不能滿足用戶基本應用需求,是“對客戶不負責任”。

為了進一步打壓AMD,在價格上一直咬得很死的Intel竟主動調整了產品價格,在聯想2999元電腦推出後不久,支持新藍推出“賽揚D電腦炫點-1060”,這款機器除了應用Intel處理器外,其他配置幾乎與聯想2999元電腦一模一樣,不但售價僅為2998元,更加送一台豪華落地風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