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沒有老二主義
在F1 2004年的18站比賽中,舒馬赫拿下了13站的冠軍,同時這也是他的賽季五連冠和法拉利的六連冠。這奪目的光環足以在形式上使普利司通品牌得到最大的展示和提升,證明普利司通的實力,沒有人會懷疑普利司通是冠軍輪胎。這就是F1冠軍的廣告效應。
然而,米其林卻說“我們才是輪胎老大”。美國《橡塑新聞》周刊於2004年8月25日公布了2003年度全球輪胎75強名單。這一排行榜是根據世界輪胎企業上一年輪胎的銷售額排定的,前三名依次是:米其林,137.517億美元;普利司通,134.65億美元;固特異,123億美元。而在《財富》雜誌上,普利司通已連續13年銷售額位居首位。《輪胎商業》雜誌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00年至2003年,普利司通的市場占有率第一,米其林與其僅有0.1%的差距。由於對誰是世界輪胎業的領跑者說法不一,而且輪胎雙雄之間的差距過於微弱,這使得競爭格局更加撲朔迷離。
營銷大師告訴我們領先法則(成為第一勝過做得更好)和對立法則(第二位的戰略由第一位決定),可是,我們仍然需要弄清楚的問題是:這種均勢競爭的僵局又如何打破呢?
在F1賽場上,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誰又奈之若何?F1不相信老二。
在這種特殊的競爭環境中,由於F1的獨特性,或許會誕生一個營銷法則:F1法則。米其林若想走出F1的陰影,成為名副其實的輪胎老大,隻有登頂F1。
感知勝過更好
米其林當然不會采取以守為攻的老二主義策略,因為它已經做得很好:在F1的10支車隊中,米其林為英美、雷諾、威廉姆斯、邁凱輪、美洲虎和豐田6支車隊提供比賽輪胎。2004賽季的比賽,這6支車隊的總積分遠遠超出普利司通讚助的4支車隊的積分。而且豐田車隊從使用普利司通輪胎改用米其林輪胎後,平均單圈成績比法拉利縮短了1秒。
普利司通除了擁有王牌法拉利之外就剩下位於中遊的索伯和奉陪末座的喬丹與米納爾迪3支車隊了。在這4支車隊中,普利司通顯然與法拉利走得最近,而且已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普利司通厚此薄彼的做法,頗有孤注一擲的味道。
事實證明普利司通的策略是正確的,由於舒馬赫的成功,多數人都毫不猶豫地認為普利司通的輪胎是世界上最好的,而看不到仔細計算後米其林的勝出,更不會發覺輪胎業的真正老大是米其林和更好的米其林輪胎。這正是F1冠軍標誌性超級廣告的價值之所在,它讓世人感到普利司通最好,盡管這是一種錯覺。
市場營銷中類似的錯覺時有發生。如在可樂味道測試中,新可樂比百事可樂好,百事可樂比傳統可樂好。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反而是口感最差的傳統可口可樂排名第一,被認為是最好的。
顯而易見,最好的產品若想成為最後的贏家,改變人們的感知是關鍵,必須讓人們知道你是最好的。
距離登頂僅一步之遙
在2004賽季法拉利仍然一統江湖的平靜下,悄然湧動著一股新老交替的暗流。其中英美車隊2007年連獲四個亞軍的帥哥巴頓在時尚界人氣頗高,是真正被人們寄予厚望的明日之星。而本賽季最後一站的冠軍被米其林讚助的威廉姆斯車隊的蒙托亞獲得。遺憾的是這些聲音還不夠大。
據稱,索伯車隊下賽季將不再使用普利司通輪胎,而改用米其林輪胎。這樣,普利司通就更加孤立了,僅存的3支車隊中有最好的法拉利和最差的喬丹和米納爾迪。真正是成也輪胎,敗也輪胎,世人將如何看待普利司通呢?
看來在米其林與冠軍輪胎之間劃上等號,也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AMD與Intel : AMD避實擊虛,大破Intel鐵桶陣
·甄靜慧
電腦 品牌 處理器 壟斷 突破
商戰場上的冤家對頭數不勝數,但英特爾與AMD的競爭和生存狀態可說非常獨特。
英特爾的壟斷耐人尋味,因為它一直有著AMD這個規模及技術創新水平相當的對手。然而太多的例子表明了,技術的強者不一定能成為市場贏家。這麼多年來,在與AMD拉鋸式的技術競逐之下,Intel始終占據著計算機芯片市場高達82.9%的份額,可謂令人歎為觀止。
而AMD雖然長期生活在英特爾的陰影之下,全年銷售僅相當於Intel的年利潤,卻能在挑戰Intel的艱辛之路上不屈不撓地走了三十多年,一直沒有徹底沉沒,甚至能在重要關頭出其不意地給英特爾沉重的一擊,亦不可不說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