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目前在全國有5000家左右的專賣店,他們稱為BB店,在所有的銷售業績中占到90%以上。雅芳專賣店的成功是沒有絲毫可複製性的,在化妝品行業成功的也的確隻有她一家。究其原因,她本來就是一家以銷售產品為導向的直銷公司,在以前的雅芳直銷團隊的領導人們——以前叫SM——一個個開出專賣店之後,顧客資源是現成的,甚至誠信程度比過去反而更高了,這點是專賣店模式成功的基本保障。盡管業界後來也不斷地有模仿者產生,但是它們都沒有雅芳專賣店成功的前提保障,那就是多年來累積起來的顧客基礎。
雅芳的專賣店策略最成功之處便是打通了真正的深度分銷渠道。在現今的中國鄉鎮,你能見到很多的雅芳專賣店,生意大多還不錯。但在那裏,你見不到歐萊雅的產品;寶潔的產品,也許有,但不是沒有人服務便是很有可能隻是假貨。
雅芳也許需要一些時間來改善這個渠道的銷售業績,但問題是競爭對手是否給她時間和機會。2003年下半年開始,寶潔的玉蘭油和歐萊雅旗下的各個品牌都在百貨商店和大賣場進行了瘋狂的櫃台位置爭奪和擴櫃行動,在提升專櫃形象上效果也非常顯著。反觀雅芳在這個渠道的表現,專櫃形象盡管有所改變,卻遠不如寶潔和歐萊雅那麼快,業績也遠遠落後於對手。
寶潔——艱難中行進
寶潔,像是一位老師眼中天賦異秉的好學生,總是能把作業做到最優秀。她在中國整個日化市場的表現也的確優異。作為全球消費品行業的楷模,她在中國市場的戰略一直非常明晰,也很少出現水土不服的時候。玉蘭油驚人的25億元的銷售業績,一方麵來自其出色的營銷戰略,另一方麵,寶潔在日化行業內的霸主地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輕鬆地帶這個品牌進入了現代零售渠道和寶潔的洗發水等品牌所能分銷的地區。經過重新包裝的SK-Ⅱ,能在短短幾年風靡中國高端化妝品消費市場,更顯示出她在化妝品的品牌運作上不輸給歐萊雅,她現在惟一的缺點,也許就是在多品牌策略上“謹慎的單薄”。
寶潔的策略正如他們的首席執行官雷福禮所強調的是大品牌策略。作為全球第13個業績超過10億美元的玉蘭油品牌而言,她很大一部分的貢獻來自中國市場,並且無疑將繼續加大。而事實上對於利潤更高的化妝品行業,也一直是寶潔關注的焦點。2001~2003年,寶潔在這一塊的全球銷售比重從2001年的18%到2002年的20%上升到了2003年的28%。我們不難推測,這個比重將繼續增加。
收購羽西的失敗,無疑是歐萊雅對寶潔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一次最大打擊。寶潔要麼選擇引進COVER GIRL,要麼選擇收購別的品牌,否則,其地位的撼動不是不可能的事。而業界盛傳的寶潔準備全球收購妮維雅的消息,也並非空穴來風。無論在全球還是中國,妮維雅都是寶潔值得收購的一個品牌,這個品牌將使寶潔在大眾化妝品領域的實力變得更為強大。
米其林與普利司通的時速搏殺
·高 韜
讚助 F1 輪胎 廣告效應 營銷策略
F1每年通過電視衝擊著全球550多億人次的觀眾,僅F1上海站就有15萬現場觀眾和全球4.5億電視觀眾,F1不僅成就了日本普利司通“冠軍”輪胎的神話,也令真正的輪胎冠軍—法國米其林輪胎屈居老二地位。
得F1者得天下
在車手、賽車、團隊和輪胎四方助力的比賽中,輪胎竟然起到了30%的決定性作用。甚至許多人認為,現代的F1比賽實際上就是輪胎性能的較量。由於輪胎的高耐久性可以使比賽中賽車更換輪胎的次數減少,進而減少進站次數,所以,好的輪胎就成為決定比賽的關鍵性因素。在速度製勝的F1大賽上,贏得千分之一秒的領先就會造成比賽結果的兩重天。
就在上海大獎賽前幾天,德國《圖片報》報道了一則消息,舒馬赫在意大利蒙紮測試普利司通輪胎時發生了雙方工作人員搶奪法拉利輪胎碎片的事件。用舒馬赫的話說,是米其林人想了解用在法拉利車上的普利司通輪胎配方都快想瘋了。以米其林的能力,如果它們拿到一塊碎片,沒準兒在幾天之內就能造出相同的輪胎來。讚助F1的兩個輪胎巨頭之間的白熱化競爭可見一斑。這使國際汽聯和一級方程式管理委員會主席很煩惱。由於人們過多地關注輪胎,使得其他讚助商受到了冷落,F1車身廣告的商業價值甚至車隊的魅力正在降低,仿佛F1不過是一場米其林和普利司通兩個輪子之間的競賽。
據說,國際汽聯主席希望F1在2006年推行單一輪胎供應商製,米其林和普利司通都表示不喜歡這種管理方式。競爭的減弱自然會使賽事的觀賞性貶值,而對輪胎供應商來說則是F1商業價值的貶值。
1997年之前,F1的所有車隊全都用美國的固特異輪胎。接下來的兩年裏,F1成了普利司通孤獨的舞台,那個時期所有的媒體報道都很少提及輪胎,更不要說提及品牌的名稱了,舉世無雙的日子讓普利司通孤掌難鳴。世界老牌輪胎製造商法國米其林的加入,才又激活了F1,使之成為輪胎競技的大擂台。F1需要輪胎製造商的讚助,輪胎品牌同樣需要F1,更需要強勁的對手。從此雙方相得益彰,在比賽中,品牌效應相乘之後被加倍放大,雙方也因此深刻感知到得F1者得天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