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每位運動員提供最好的鞋。”在這個簡單而又雄心勃勃的理念的鼓勵下,20多歲的阿迪·德斯勒開始做鞋,終於在1948年建立起一家名為“阿迪達斯”的公司。公司生產大量各式各樣的高品質的運動鞋,最終在20世紀60年代,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賽事的首要運動鞋供應商。60年代後期,阿迪達斯在運動鞋業內穩坐頭把交椅。但是,進入70年代,阿迪達斯沒有意識到平民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潮流,還是專注於專業運動鞋。由於對銷售預期的失敗和對市場競爭狀況的低估,阿迪達斯的地位受到了挑戰,最後在70年代後期被耐克取代。
1997年與salmon聯合之後,1998年到2000年阿迪達斯重建了其市場份額緊隨耐克之後,穩居第二的市場位置。不過,在2002年公司的市場位置又跌至第三,比起耐克40.6%的市場份額,它僅有11.8%。2003年依然保持此位置。
阿迪達斯,想取勝需充電
市場營銷是阿迪達斯的兩個核心策略之一。1997年,阿迪達斯宣告收購了所羅門公司,組建成為世界領先的體育用品集團公司之一,公司具有突出品牌的股份。阿迪達斯始終堅持邀請名人作產品代言人,並讚助體育聯賽。除了市場營銷,研發是阿迪達斯的另一個核心策略。他們建立了一個新的技術創新團隊,每年至少投放一個大的創新。
1.產品美國化
作為一個德國的體育運動品牌,阿迪達斯應該把它在美國市場上投放的鞋類產品“美國化”。歐洲人喜歡的產品不一定符合美國人的胃口。阿迪達斯應該招納和培養那些真正了解並且能夠預測這個充滿活力的市場的人才。這是一種無法模仿的資源。然後你就可以根據這些預測的結果來重新塑造你的市場區隔,這樣一方麵滿足了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麵也保證了你在這個細分市場上有獨到的優勢。美國人更強調個人化,所以在廣告方麵,阿迪達斯應該把它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個性化,而且要減少明星的使用。
2.加強質量控製並且開發補充產品
一個企業選擇怎樣的戰略決策依賴於它過往所走的路徑。從這方麵考慮,因為阿迪達斯長期以來就以其嚴格的質量控製體係而著稱,這個體係保證了阿迪達斯產品的高質量,所以這一傳統應該保持並且進一步弘揚。還有,在重奪全球霸主地位的戰略企圖的驅使下,阿迪達斯應該設計能夠贏得所謂“動態效率”(dynamic efficiency)的新戰略。盡管阿迪達斯已經建立了他的補充產品市場,但他們還可以通過強化“網絡效應”來超越耐克。比如說,他們可以設計全係列的運動服、帽子、圍巾和手提包來與他們的運動鞋配套。
3.模仿耐克的訂貨與分銷戰略
耐克的未來訂貨項目幫助公司迅速地成長。阿迪達斯應該與它的零售商一起實施類似的訂貨係統來模仿這一戰略,這樣能夠將他們的庫存保持在一個最優的水平。不過,阿迪達斯也必須認識到這一機製的成功運作是以許多條件為基礎的,比如準確的銷售預測,市場的強勁需求等等。另外,和耐克相比,阿迪達斯在電子商務領域做得不夠成功。要想打贏這場關鍵戰役,至關重要的就是阿迪達斯必須向耐克學習授權專業的電子商務企業來運作其在線銷售。
耐克,如何維護統治權?
1. 保持在本土市場的競爭力
阿迪達斯在美國市場上經營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但愛國的美國消費者很可能會傾向於本國產品而不是進口貨。耐克在本土管理實踐、組織架構、公司治理以及本土資本市場的掌控方麵都有優勢。如果它們在白熱化的本土競爭當中都能生存,它們在國際市場上就會更有競爭力。為了維護它在美國運動鞋市場的統治地位,耐克應該持續地專注於它的核心競爭力:營銷與研發。在已有的高度的消費者忠誠、品牌意識和龐大的市場份額基礎上,他們還必須在不斷開發新產品的同時保持他們的品質標準,實施有效的營銷方案以回應市場的變化。
2.隔離機製
即使阿迪達斯可以模仿耐克的戰略,他們也不能簡單地複製耐克的那些有企業專用性的競爭手段,比如說專利、品牌和人力資本。耐克可以通過提供豐厚的薪酬來留住它的骨幹員工,提升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度,以此來保護公司的人力資本。至於產品模仿,耐克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比如說產權、特許權和專利方麵的有關規定。另外,依靠已有的品牌聲譽和市場規模,耐克在獲取資源和消費者方麵顯然比競爭對手有太多的優勢。還有就是,耐克的獨特能力很多時候都包涵著一些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很難為外人所理解。這些東西是它獨特的企業曆史積澱下來的,而且根植於複雜的社會變遷過程之中。
3.路線與時俱進
和阿迪達斯相比,耐克曆史要短很多,它擁有的是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和產品。而且阿迪達斯現在麵臨銷售滑坡,耐克正好利用這個領先優勢加大對NikeID鞋的投入。因為消費者期望值很高,再加上它雄厚的財力和能力,這個市場前途無量。總之,作為市場領導者的耐克必須避免平庸、保持創新,這樣才能永遠屹立在競爭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