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鍾表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他甚至曾把一磅銅賣到3 500美元的天價。後來他成了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
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
很多同行對他的舉動暗自發笑,認為他的行動是愚蠢的。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得克薩斯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他把木頭等加工成底座;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後,甚至是自由女神像上的灰塵都被掃下來,包裝起來賣給花店。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那些已取得成功的人總是說其實機會到處都有,財富也向每一個過路者招手。遺憾的是太多的“聰明人”一閃而過,他們對財富包裝的樣式根本不屑一顧。於是匆匆溜掉了一切,但總會有人識破機遇的“伎倆”,他們便是那一群獨具匠心的成功者。
成長導航
在成功者身上,思考永不停步,所有的成功均來自平凡日子裏點點滴滴的積累,成功隻屬於有心人。
青少年不可以每天沉迷於夢想,但是也不可無夢想。我們希望能夠一夜暴富,但是我們也不會傻到坐等這一刻的降臨。隻有這樣,在獲得的時候,我們會心安理得;而如果這個機會一輩子也不到來,我們也不會因此遺憾。
勤思考,多觀察,常用心,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潛藏著良機。
因循守舊,將導致你的落伍
如果一味因循守舊,就永遠沒有改進的那一天。——奧威爾
一位年輕的炮兵依靠自己的聰明和細心當上了軍官。上任伊始,他就去視察下屬部隊的操練情況。善於觀察的他發現,在不同的部隊有一個相同的情況,那就是在每一組的操練中,總
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麵,紋絲不動。
軍官疑惑地問部下,士兵回答: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要求的。軍官查閱軍事文獻果然發現,長期以來,炮兵的操練條例仍因循很久以前的非機械化時代的規則。在那個時代,大炮是由馬
車運載到前線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負責拉住馬的韁繩,是為了在大炮發射後及時調整後坐力產生的距離偏差,縮短再次瞄準所需要的時間。大炮的自動化和機械化水平提高後,舊操
練條例卻沒有及時地調整,因此才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
這位軍官的發現使他獲得了國防部的嘉獎,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再一次得到晉升。
因循守舊,就不能在事情變化以後做出及時的調整,就出現不拉馬的士兵,隻有打破常規,不斷創新,才能順應曆史發展的潮流。
在每個青少年的思維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守舊的觀念,並且這種守舊觀念是很難根除的,隻能用創新來代替守舊,這也是替換定律的主要反映。
守舊觀念主要體現在:
(1)害怕失敗,把失敗看成一種恥辱。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這樣的話,“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呀!“”這種改變太激進了吧!”“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這種想法往往會打消一個人創新的積極性,隻能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其實,失敗了又會怎樣呢?成功並不等於奪取金牌,而是自我實現,求變創新勝於求成。
(2)被傳統觀念所束縛,不敢提出挑戰。一般人在傳統價值觀的指導下,會感到一切變動都是不必要的。而一切新生事物都是壞的。
(3)習慣於按老規矩或老習慣辦事。這些人從來不去想老規矩,老習慣是否正確,認為隻要是老的就是對的,這是一種典型的守舊思想,而且也是最不容易發改變的一種。
1995年初,楊振寧教授來國內講學,一位記者問他:“您在國外教書多年,您看中國留學生和外國留學生有哪些不同?”楊教授回答:“在國外,中國留學生無論在普通大學還是一流大學,學習成績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國留學生膽子小,老師沒講過的不敢想,老師沒做過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學者曾說:“如果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十個中國學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國學生中,十個人也許能講出二十種答案。盡管有些想法非常離奇。”
諾貝爾獎新得主美籍華人朱棣文教授說,美國學生學習成績不如中國學生,但他們有創新及冒險精神,所以往往創造出一些驚人的成就。他還說,創新精神強而天資差的學生往往比天資強而創新精神不足的學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因此,敢於突破舊有的思維樊籬,敢於走創新路,青少年的未來便多了一種資本,一分勝算。
成長導航
如何才能突破守舊,促進創新呢?
逆向思維、發散思維是創新突變的根本方式。要創新,就必須要用逆向思維、發散思維打破常規的決心,就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不敢打破常規者,他注定會失敗的,隻有變化,隻有創新,才能出奇製勝。
第一流的人先做最重要的事
不能充分掌握時間與區別事情的緩急先後,你的一切都會打折扣。
——傅雷
三國時期,魏國五良將之一於禁曾隨鮑信起兵,後來又一起歸附曹操,被任為官軍司馬。從此跟隨曹操四處征戰。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處搶劫,被於禁追殺後就去告發於禁叛變,恰好此時張繡叛變來攻,於禁就先紮下營寨才去見曹操,曹操問他怎麼不先來解釋,於禁認為分辯事小,退敵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興,於是封他為益壽亭侯。
於禁的故事告訴我們,麵對諸多難題,我們應該找到那件最重要、最關鍵的事情,去做好它,而不是因小失大,釀成禍患。
古人常說:“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想問題、辦事情,就是應該牢牢抓住最主要的問題,不能主次不分。生活中,我們也必須弄清當時當地客觀存在的最終要的問題是什麼,從而采取正確的解決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對抓住重點有深刻而簡潔的見解。有人問她: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還能照顧好家庭,你的秘訣是什麼?她回答說:把要做的事情按輕重緩急一條一條列下來,積極行動,做好之後,再一條一條刪下去就成了!
真理是樸素的,也是容易被忽視的。加強計劃,抓住重點,積極突破,帶動一般,這就是各個領域普遍,適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常被忽視的重要方法。
一個人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有大事,有小事,有令人愉快的事,有令人心煩意亂的事。但是哪些事才是你最重要的呢?不弄明白這個問題,你就會浪費許多精力,空耗許多時間,結果給你帶來痛苦——身心疲憊。
當然,所謂“重要”,必須是出自你自己的想法、感覺,你認為什麼對你才是重要的。在某種意義上,人生就是選擇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去努力完成它,實現它。
成長導航
如果你不希望被紛繁蕪雜的大小問題弄得手忙腳亂,你就必須學會合理有序地安排事務處理的次序。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你可以將自己的行動分成四個層次:
1重且急 這些是最優先處理的,應當高度重視並且立即行動;
2重但緩 可以稍後再做,但也要進入優先處理的行列,一定不要無休止地拖延下去;
3急但輕 這些表麵上看起來非常緊急的事務,往往會被錯誤地列入優先行列中去,使真正重要的工作被拖延;
4輕且緩 其實大量的工作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我們卻常常由於各種原因,本末倒置,耗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當你依照這個程序執行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獲得有形的成果及回饋,最終,你將擁有所有你想要的東西,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