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適應社會大迷宮是成長的必由之路1(3 / 3)

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並不是華西列夫斯基的軍事才能高於朱可夫,而是因為他在斯大林麵前很會巧妙地表現自己,並不是像朱可夫那樣直來直去。

斯大林晚年時變得越來越獨裁,對下屬的不同意見更是難以接受。朱可夫曾經向斯大林提出正確的建議,但斯大林往往不接受,甚至在一怒之下把朱可夫趕出了大本營。

與朱可夫相比,華西列夫斯基在進言時則表現得很巧妙。他的絕招之一,就是喜歡在斯大林休息時同他談天說地地“閑聊”,而且往往還會“不經意”地“順便”說說軍事方麵的問題。這既不是鄭重其事地大談特談,講的內容也不是頭頭是道、有條有理。

但奇妙的是,每當華西列夫斯基走後,斯大林就會想到一個好計劃。過不了多久,斯大林又會在軍事會議上宣布這一計劃。於是,大家紛紛稱讚斯大林確實是深謀遠慮的統帥。但隻有斯大林和華西列夫斯基心裏最清楚:誰是計劃的真正發起者和思想來源。

正是在“不經意”的“閑聊”中,華西列夫斯基以自己的思想啟發了斯大林,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效果,以致斯大林本人也認為這些好主意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華西列夫斯基以“點到為止”的巧妙方式表現了自己的傑出軍事才華,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覺中采納他的正確的作戰計劃,從而發揮了巨大作用,並成為斯大林最為倚重的“紅人”。

人人都想表現自己,人人也都不願承認別人比自己更出色、更高明。

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常常因為急於表現自己而忽視了這種普遍心理。結果,由於自己的表現太直露、太明白,反而容易引起別人的不滿和嫉妒,無形中給自己製造了前進的障礙。

成長導航

一個有才幹的人能不能得到重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能否在適當場合展示自己的本領,讓他人認識。如果你身懷絕技,但藏而不露,他人就無法了解,到頭來也隻能空懷壯誌,懷才不遇了。而有積極表現欲的人總是不甘寂寞,喜歡在人生舞台上唱主角,尋找機會表現自己,讓更多的人認識自己,讓伯樂選擇自己,使自己的才幹得到充分發揮。從一定意上說,積極的表現欲是推銷自己的前提。

需要指出的是,表現欲有積極與消極之分。兩者的界限就在於自我表現的動機和分寸的把握。如果一個人單純為了顯示自己,壓倒別人,爭個人的風頭,甚至做小動作,貶低別人,突出自己,這種表現欲就失之於狹隘自私,易於令人生厭,使自己成為眾矢之的,那就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可言了。

常論人是非,對自己無益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金纓

《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頭獅子老了,病倒在山洞裏。除了狐狸外,森林裏所有的動物都來探望過他們的國王。

狼因為對狐狸有所不滿,就利用探病的機會在獅子麵前詆毀狐狸。

狼說:“大王,您是百獸之王,大家都很尊敬、愛戴您!可是,您現在生病了,狐狸偏偏不來探望您,他一定是對大王心懷不滿,所以才會這樣怠慢您啊!……”

正說著,恰好狐狸趕來了,聽見了狼說的最後幾句話。一看見狐狸走進來,獅子就氣憤地對著他大聲怒吼起來,並說要給狐狸最嚴厲的懲罰。

狐狸請求獅子給自己一個解釋的機會。他說:“到您這裏來的動物,表麵上看起來很關心您。可是,他們當中有誰像我這樣為您不辭勞苦地四處奔走,尋找醫生,問治病的方子的?”

獅子一聽,便命令狐狸立刻把方子說出來。狐狸說:“隻要把一隻狼活剝了,趁熱將他的皮披到您身上,大王的病很快就會好了!”

頃刻之間,剛才還在獅子麵前活靈活現地說狐狸壞話的狼,就變成了一具死屍,躺在地上了。狐狸笑著說:“你不應該挑起主人的惡意,而應當引導主人發善心。”

喜歡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到處說別人壞話的人,最終都會使自己受害。即使能夠傷到別人,那也隻是暫時的,卻不可能使自己長期受益。俗話說:“紙裏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說別人的壞話,遲早都會傳到別人的耳朵裏麵去,結果必將引來仇恨和報複。

同樣道理,當你多說別人的好話時,不管是當麵說的還是背後說的,最後也都會傳到別人那裏去。而且,在背後多說人好話,比當麵直接說的效果往往更好。這些好話也必將使你大大

獲益。青少年初入社會千萬不要圖一時口快而搬弄事非為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成長導航

清《格言聯璧》中有一副著名的對聯: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上聯講嚴於律己,下聯講寬厚待人。意思是沉靜下來要經常自省自己的過失,進而以是克非、為善去惡;閑談的時候莫議論別人的是非得失。明人洪應明說得好:“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適時退一步,人生之路更寬

有誌於某種事業者,與其臨淵羨魚,毋寧退而結網,結網無他,即當對於此某事業所需要之能力先加以充分的準備。

——鄒韜奮

適時的退讓是非常必要的,這對爭取到最後的勝利絕對有益無害。要知道,誰笑到最後,誰才能笑得最好。

以“退”的方式來達到“進”的目的,可以說是一條獨辟蹊徑的成功經驗。

俗話說:退一步路更寬。實際上,退是另一種方式的進,而防守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進攻。暫時退卻,忍住一時的欲望,將你內心湧動的誌向之火悄悄隱藏,養精蓄銳,鼓足力量,後退後的前進將是更快、更有效、更有力的。有時,通往成功的路,便是這樣一條曲線之路,但踏上這條路你就絕對不會撞得頭破血流。欲速則不達,退一步才能進十步,就是這個道理。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力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踩破,反而膨脹了起來,加倍地擴大著,,海格力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競然長大到把路給堵死了。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力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其實我們也在經常犯和海格力斯一樣的錯誤,不願意吃虧,步步緊逼,據理力爭,死要麵子,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麵子失了尊嚴,最終隻能使得矛盾不斷的升級,不斷的激化。其實忍讓並不是不要尊嚴,而是成熟、冷靜、理智,心胸豁達的表現,一時退讓可以換來別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豈不更好。社會就像一張網,錯綜複雜,我們難免與別人有誤會或磨擦,善待恩怨,學會尊重你不喜歡的人,在自己的仇恨袋裏裝滿寬容,那樣才會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樂,才會贏得更多的尊重。

一個人隻有深諳進退之道,知道審時度勢,才能明確自己的處境,從而知進識退,進退有節,揮灑自如,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生活的智者們不會在形勢不利於自己的時候去硬拚硬打,那樣,有可能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也有可能是兩敗俱傷,損傷慘重。在這種時候,他們會先“退一步”,以求打破僵局,為自己積蓄力量贏得機會,從而可以“前進十步”。

成長導航

傑出者總能分清不同的場合,進而采取不同的處世態度。當自己處於弱勢時,總是采取以退為進的方針,才能避開強者的鋒芒,保存自己的實力。等到有朝一日羽翼豐滿時,才表明自己的主張和態度,這時候,他們就是真正的強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