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擁有6400個職員的摩根士丹利在第六大道的埃克森大樓裏占了17層樓麵——超過了埃克森本身。現在這幢大樓的所有權屬於三井的一個分支機構。跨出電梯,進入30層的接待處,迎麵而來的是一幅傑克·摩根的肖像,可以瞥見被現已退休的合夥人保存下來的拉蓋書桌。在豪華的餐廳裏,間隔很寬地排列著餐桌和皮製的扶手椅。身穿製服的男性服務員會斟上麥底拉或幹雪利酒,但是(按照摩根的傳統)沒有烈性酒。除了這些特點之外,新的摩根士丹利勇敢大膽,財大氣粗,和1935年9月在華爾街2號一間擺滿鮮花的辦公室裏開始創業的溫文爾雅的公司幾乎沒有什麼共同之處。

摩根士丹利現在集中做兼並和商人銀行業方麵的業務,而非證券承銷。股市崩潰以後,公司不再重視證券承銷業務,逐步取消了幾十個執行董事的職位,並且主要是銷售部門和交易部門。1988年,曾被譏笑為平民的美林公司首次在國內承銷業務中取得第一把交椅,而摩根士丹利則跌落至第六位。摩根大多從事垃圾債券業務,現在是最有利可圖的承銷業務,也是兼並工作不可取代的附屬業務。在對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米爾肯調查時,隨著德雷克塞爾——伯納姆失去地盤,摩根士丹利在短時間內居然成為美國最大的垃圾債券公司!皮爾龐特、傑克和哈利·摩根的在天之靈是否會發抖?

毫無疑問,摩根士丹利有著煌煌業績,令人敬畏。50年來,它一直處於或接近於投資銀行業務的頂峰——除第一波士頓之外,無人可以如此稱雄。它在每次競爭性的威脅中,都安然無恙。它聰明機靈,具有一種不可捉摸的戰略意識,似乎隻有它才有免疫能力,不染上華爾街股市崩潰後的憂鬱傷感。1987年,隻有這家公開上市的證券公司增加了收入。它似乎是不可戰勝的,把五個最高管理人員的年薪提高到大約300萬美元的水準,從而使這五個人的收入都超過與他們相競爭的公司的董事長的工資。公司支付給帕克·吉爾伯特的工資和獎金為440萬美元。1988年的利潤達到3.95億美元——在交易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異乎尋常地上升了71%。與此同時,它的對手都長期困於內部矛盾、有傷元氣,而它卻無此弊端。

然而,盡管有此驚人的成績,摩根士丹利的實際情況也深深地令人擔心。它遵循著徹頭徹尾追求利潤的本能,從事風險越來越大的活動,對整個國家的經濟造成更大的潛在的危害。在20世紀80年代行將終結時,與其說它是一個金融服務公司,倒不如說它更像一個工業控股公司。它在40家公司裏都有股份,它們的資產達到70億美元以上,72000個雇員。摩根士丹利突然成了連鎖食品商店、造紙廠、紡織廠和飛機發動機製造廠家的部分所有者。這些投資獲得的收益率達到40%,預示著甚至強烈的商業銀行的傾向,減少在紐約、倫敦和東京的交易和證券銷售業務,而這些業務在80年代曾經是該公司的生路。

在20世紀70年代,杠杆收購均為小額,並大多是友善的交易,涉及穩定且能經受衰退的公司。而現在,由杠杆收購基金籌措的機構資金在1988年為250億美元,即足以收購價值可達到2500億美元的許多公司。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產生了要兼並各種各樣公司的不可抗拒的壓力。在華爾街的大銀行的貸款規模中,其中有40%的資金進入杠杆收購基金,生動地說明了美國金融業的投機傾向。美國公司界正在通過把養老基金投入於這類活動而自我吞食。由於有這麼多輕易得來的資金可自由支配,杠杆收購資金轉向敵意控股投資,資金的運用也遵循著兼並工作那樣無情的邏輯。

RJR納貝斯克公司250億美元的交易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宗杠杆收購交易,可以作為一個歸謬法。1985年,在納貝斯克被R.J.雷諾收購時,摩根士丹利代表納貝斯克,大家都稱讚這種業務的多樣化。現在,3年以後,同一批人又發現了使其破產的隱蔽的價值。摩根士丹利的埃裏克·格利切爾與德雷克塞爾——伯納姆、美林公司,以及沃塞斯頓和佩雷拉一起,為亨利·克拉維斯作谘詢。克拉維斯擊敗了由RJR納貝斯克的首席執行官羅斯·約翰遜及其投資銀行希爾森——雷曼牽頭的投資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