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由一流的銀行家和一流的客戶組成的完美世界,也會出現裂痕。第一個看到這種情況的摩根士丹利的合夥人是羅伯特·鮑德溫——佩裏·霍爾的門生,霍爾已於1961年退休。鮑德溫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有人認為他是公司的救星;而另一些人視其為公司的孽障。無論如何,他一掃陳規陋習,帶領摩根士丹利跨入了新世紀。在這個紳士圈子裏,鮑德溫是個精力充沛、好發奇想、支配欲很強的人。他身材高大,有著運動員的體魄,犀利的目光,但舉止魯莽,缺乏幽默,與典型的摩根成員截然相反。其他合夥人認為他是個冷漠且很難對付的人,他在與人交往中總是很難放鬆,且不善閑聊。把他放在華爾街這個最高雅的地方,似乎是錯了位。不過,這也許正是他的優勢所在,因為他在攫取權力時,表現得就像一個紳士一樣,從不感到難為情。

人們對於鮑德溫的智慧問題也存在著意見分歧。他在校時學習成績出類拔萃,在普林斯頓時曾是體育三項——橄欖球、籃球和壘球能手;此外,他還以最優異的學業成績獲得了經濟學學位。不過,他的頭腦不敏銳,不善反思,非常偏執,有了什麼主意很難改變。他的辦公室中有一個靠墊,上麵繡著"幸運來自努力"。4在這個言談舉止謹慎有名的地方,鮑德溫竟會不禮貌地說別人過胖或吸煙太多。每次約見客戶時,他都會突然掉轉話題,滔滔不絕地大談自己的成就。

鮑德溫逐漸變成了一個典型的"誰遇見誰倒黴"的上司,他主宰摩根士丹利多年,使他的部屬日子難熬,難以忘卻。一位前合夥人說道:"看他那副對下屬頤指氣使的自負樣真像個狗雜種。"另一位合夥人說道:"他在往上爬的過程中也做過一些大蠢事;他很不謙遜,唯我獨尊,靠不住,沒有幽默感,你根本不會和他一起出去喝酒。不過,他同時也是個誠實、寬容的人。"他突出的特點是對投資銀行業的戰略方向有著非凡的洞察力。

鮑德溫在提出自己的主張時總是堅持到底。在華盛頓的一次聽證會上,他向議員們大放厥詞,繼而又在出租車中對同伴大放厥詞,同伴下車後,他又向司機大放厥詞。他心目中的英雄不是詩人,也不是思想家,而是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20世紀70年代初,他兒子還在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時,鮑德溫這個無所顧忌的鷹派就曾向學生團體發表談話,內容是"聲名狼藉的軍事——工業社會的另一麵"。5如同摩根建富中的少壯派,鮑德溫對被他稱為白鞋派*的現象非常憤怒。這是指摩根士丹利的合夥人靠著血統和社會關係而取得成功,但卻是些愚不可及和自以為是的人。為此他曾說過:"我祖父是賓夕法尼亞鐵路上的列車長,而我卻擁有13英尺長的翻車魚遊艇。"6要不,他就會說:"我一聽到他們談論白鞋派的事兒,就會非常生氣。我們為什麼會稱老大?是因為我們是善人?是因為我們能打高爾夫球?我可是幹出來的。"7和在摩根建富的情況一樣,這種對過去四平八穩、圖安穩的態度不滿的情緒激發了青年合夥人的反叛,從而使得鮑德溫能對公司的經營方式進行徹底的改革。

鮑德溫在60年代中期還注意到了摩根士丹利的缺陷。公司管理不善,機構龐大,以至於達成一致意見的傳統管理方法不再適用。公司沒有預算,沒有規劃,也沒有現代化的管理——隻有沒完沒了的學會式的討論。記賬方式還是由坐在高凳上的職員趴在斜麵桌上,把賬目抄在皮麵賬本上。與此同時,公司卻在不斷地壯大,小小的總部已經快要被擠炸了。公司總部在1967年搬出了它在華爾街2號狹小的辦公室。當時很難想象摩根士丹利的地址竟然不在華爾街上。哈裏·摩根擔心公司的地址若是在百老彙的話,倫敦的朋友們就會認為他成了個戲劇出資商。不過當搬到了百老彙140號新的辦公樓,哈裏心裏也想開*在華爾街上,曆史悠久、信譽卓著、專做大生意的專業服務機構,如投資銀行、律師事務所等,通常被稱為"白鞋公司(White——Shoe Firms),這類公司的典型雇員就是通過裙帶關係或財富而進入公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