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拉斯——斯帝格爾法案頒布之後,J.P.摩根公司不僅變成摩根建富持股小戶,而且與其業務更加不相幹。正如拉蒙特所解釋的:"摩根建富公司認為,通過他們做的業務,就是他們的業務。"6在J.P.摩根選擇了商業銀行業務之後,紐約和倫敦便不能像20世紀20年代那樣一起發行證券。整個大危機時期,對海外的放款減少。由於英鎊疲軟的拖累和政府對海外放款的限製,倫敦金融城的商人銀行疲憊不堪,陷入了難以想象的沉睡,直到50年代後期鋁礦大戰爆發時才蘇醒。
外債負擔是對J.P.摩根和摩根建富聯盟最嚴重的威脅,這是20年代胡亂放款遺留下的後患,就像狂飲後的嚴重宿醉。第一道裂縫是發生在德國的債務上。納粹有選擇性違約的政策使倫敦和紐約的這兩家摩根公司之間產生了怨尤。1938年3月,好像曆史發生了重演。希特勒命令他的部隊進入奧地利,勝利地開進維也納,受到群眾欣喜若狂的歡迎。為實現《我的奮鬥》中的預言,希特勒將奧地利合並為德國的一個省,而蓋世太保則掀起了一陣狂潮,用暴力迫害猶太人和其他所謂不良分子。
J.P.摩根公司的合夥人馬上擔心1930年借給奧地利的巨額重建貸款會發生拖欠。這家銀行對其所發行的債券有一種狂熱的責任感,與當初皮爾龐特時代相比毫不遜色。英國提供的那部分貸款,由包括摩根建富公司在內的幾家倫敦的銀行來管理。納粹德國是否承擔奧地利的債務?或納粹是否會把它算作德國的戰敗賠償貸款,並稱其為協約國強加給奧地利的?最重要的是,德國會不會再次同英國另做交易?
亞爾馬·沙赫特的權力江河日下,對納粹怨言日甚,他擔心德國的軍備擴張會造成通貨膨脹的後果,他曾以蔑視的口吻對他的主要對手戈林說:"你的彙率政策、你的生產政策,以及你的金融政策都是不妥當的。"7奧地利被吞並後,沙赫特說,他私下裏失去了對希特勒所有的同情,並開始琢磨如何讓希特勒倒台,但他的離經叛道被小心翼翼地隱蔽起來。沙赫特被指控操縱奧地利國家銀行並使其金融製度服從於德國的貨幣政策。在不流血入侵的兩周後,他把中央銀行的職員召集在一起並發表了令人驚駭的講話:"凡是不全心全意擁護阿道夫·希特勒的人,在我們這裏都不會有前途。帝國銀行就是納粹,否則我將不再是它的行長。"宣讀完效忠元首的誓言之後,他帶領銀行職員歡快地唱起《勝利萬歲》。8沙赫特解雇了金博克博士,這位奧地利銀行家曾經在20年代初期向摩根家族提供過哥白林掛毯作為貸款附屬擔保品。因為有自我祝賀的嗜好,沙赫特後來解釋說:"我要確保,他退休後能夠拿到全額退休金,而且非常光榮地退休,雖然人們知道他有部分猶太血統。"9猶太人在維也納的老字號銀行被弄得支離破碎。路易斯·馮·羅斯柴爾德男爵被捕並遭關押,直到他在奧地利所有的資產全部歸國家所有的文件上簽字後,才被釋放。
摩根財團密切注視著德國人對奧地利債務的言論。不久,在吞並奧地利之前接替戈林任經濟部長的瓦爾特·馮克發表聲明,把奧地利貸款與對德國貸款劃等號,並稱這些貸款也是協約國為確保戰爭賠償而強加給奧地利的。他咆哮道,那些狡猾的銀行家和膽小的政客陰謀把德國變為"債務及債息的奴隸"。拉蒙特在紐約緊張地注視著英國和納粹德國做交易的任何跡象。1938年4月25日,他的兒子湯米從倫敦金融新聞中發現一條消息,引起了他們對即將發生的一項債務安排的警覺。湯米說:"換句話說,我們在英格蘭銀行和倫敦金融城的好朋友們正打算趕緊成交,使擁有奧地利債券的美國人處於不利地位。"10拉蒙特對此大發雷霆。一個從不發脾氣的人火冒三丈。他給英國財政部的賠償專家弗雷德裏克·利思——羅斯爵士寫了一封言辭犀利的信。在這封信裏,他回顧了1934年英國和德國的那筆交易,他說:
親愛的利思,回想起所有這些我別無其他用意,完全是善意地向你指出,考慮與1930年奧地利貸款有關的美國人的利益是對你有益的。這個世界的新時尚是每個國家都應無限大地弘揚自己的民族主義。在這裏,我們的人民正在傾聽我們的英國朋友有禮貌的詢問:一旦英國卷入一場戰爭,美國人的態度將如何?然而人們不禁有些懷疑,為什麼英國人有時竟會忽視這些本身很小、但卻能引起永無休止煩惱的事情(像揚氏貸款計劃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