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久以來覬覦著資源豐富的中國東北之隅。每當日本社會出現問題,無論是人口過剩、過多地依賴外國的原材料,還是需要開辟新的出口市場時,軍國主義分子便把中國視為解決問題的出路。他們甚至認為占有東北乃是其神權。當時的中國仍處於軍閥割據的局麵,整個國家四分五裂,處於一片混亂之中,這對於侵略者似乎開了方便之門。內戰削弱了國力,並於1927年達到了白熱化程度,蔣介石在打擊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中取得勝利。根據與中國方麵的協約,日本管轄南滿鐵路,並在那一地區駐防。這個協約為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瘋狂掠奪提供了合法的掩飾。日本的關東軍策劃將中國東北作為其侵華擴張的大本營。

在許多方麵,摩根財團和日本一樣對中國抱有偏見,西方金融界都是這一態度。對於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來說,中國是不受歡迎的。中國經常賴賬,很會用一位外國銀行家來壓另一位。甚至從伍德羅·威爾遜時期流產的中國銀團貸款計劃開始,拉蒙特就視中國人為"狡猾、虛偽"的民族。他把中國人看成是兩麵派的機會主義分子,而不是外國侵略者的犧牲品。

這種態度的形成並不難想象。日本是摩根財團的一個主要客戶,而中國沒有什麼生意可做,並且還欠著相當大的一筆外債沒有償還(國民城市銀行在中國的生意卻做得很紅火,1930年,其利潤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所以,拉蒙特很快就發現日本的主張是有道理的,中國在經濟上是不可缺少的,完全屬於日本勢力範圍之內,也是日本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用血和錢換來的抵禦布爾什維克的屏障。由於在中國投入了億萬日元,再加上有幾百萬日本人居住在那裏,一些民族主義分子視中國東北為日本領土的延伸。

1931年中期,阿斯特爾特信貸銀行的破產和英國危機把西方國家搞得心神不定,這時,關東軍已在為奪取沈陽和整個東北的陰謀做準備。9月18日,日軍突然襲擊了中國在沈陽附近柳條湖的駐軍;第二天,日軍占領了整個城市。為掩飾其侵略行為,日軍編造了中國軍隊襲擊日本管轄的南滿鐵路的說法——事後真相大白,這完全是偽造的,或誇大其辭。軍國主義由於在日本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軍隊對反對使用武力的公職人員大肆嘲弄,其中包括對井上和外相喜十郎筱原。日本外務省擔心,如果它試圖控製關東軍,將會引起士兵們的武裝暴亂。當15000名日軍蜂擁而至,闖進東北時,外交官們隻怯聲地說,這一做法是暫時性的,軍隊將很快從那裏撤出。曆史學家理查德·斯托裏說:"在幾個星期裏,若槻禮次郎政府不斷遭到公眾的譴責和匿名的汙辱。"34美國因柳條湖事件(九一八事變)而感到震驚,國務卿亨利·斯廷森立即向日方提出了抗議;胡佛總統事後稱之為"野蠻的侵略行徑"。35金融界大聲疾呼,要求對此事作出解釋。作為大藏相,自負又愛麵子的井上不得不發表聲明。他當時因領導內閣反對擴充日本在東北的軍隊,而處於一種非常危險的境地。他還被認為與削減軍費開支的主張有關,這一切使軍界對他永遠懷恨在心(這非常像亞爾馬·沙赫特博士,他因篤信傳統的平衡預算,而最終不能見容於納粹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