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預言中所說的一樣,我們花了相當大力氣組織的這筆銀團貸款,僅3個星期就以失敗而告終。我們當時就曾與你講,有許多銀行是很不情願地參加了這筆貸款的……而現在的結果卻顯然不可避免地毀壞了我們的聲譽;這不僅使我們當眾出醜,而且也使我們喪失了多年來美國銀行界普遍對我們捍衛英國信譽做法的支持。是你的父親和你經過多年努力,靠仔細判斷和謹慎經營建立起我們公司的美國聲譽,公司的每個合夥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行事時必須記住上述事實……現在,我們已把我們想說的,關於在這裏所發生的事情的情況都說了,我們將盡量不再提及此事。但是,由於你現在遠離此地,我們覺得有必要讓你了解這個很重要的、且令我們每個人都很不愉快的事實。3210年前,拉蒙特是絕對不敢這樣做的。過去,在與傑克打交道時,他曆來是小心翼翼的,以免他下不了台。而現在不同了,金錢和地位使別人無法與他匹敵。但是,不管怎麼說,沒有人會不經深思熟慮,就向摩根家族成員挑戰。在信中,拉蒙特暗示傑克應如何擺脫目前的不利局麵,即,傑克應停止與新聞界接觸。在該信的結尾,拉蒙特寫到"令我們所有的人都敬愛的",並署名"您忠實的"。拉蒙特知道這封信在開誠布公方麵具有其獨到之處,並且觀點鮮明。信寄出後不久,拉蒙特便打電話給傑克,告訴他說,他們並無意指責他,自己將一如既往地行使應盡的職責。然而,這封信卻標誌著摩根財團內部的一次宮廷革命,摩根家族的絕對統治地位從此後一去不複返。從那時起,摩根家族在摩根財團內的影響力江河日下,最終徹底消亡。
1931年,政治天空一天比一天黑暗,而湯姆·拉蒙特卻仿佛沒有意識到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擴散的極端主義和軍國主義。這部分地反映了他天生的樂觀態度,對未來幾乎是直覺般的信心。他不斷地想象經濟蕭條不會進一步惡化,世界會猛然間恢複理智,那些獨裁者們會受到製約。廣交朋友的拉蒙特經常感到,實在難以相信人心會毒如蛇蠍,他也不願意去探測在令人寬慰的微笑背後隱藏著什麼。
他的這個盲點在涉及主權客戶時就表現得更為明顯,銀行家的私利心使得他隻願意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麵。由於對其客戶所抱的偏袒態度,他像對摩根財團本身一樣,盡量使他的客戶的聲譽不受到損害。在經濟蕭條時期不斷波動的外債市場中,它們的良好聲譽是至關重要的。遺憾的是,對於外國主權級客戶在國際金融市場中聲望的關注,容易導致一些有問題的交易。在1930年那些特殊情況下,摩根財團會充當一個自行其是的"政府",它所實施的一些秘密對外政策,經常與華盛頓的政策相抵牾。
作為20世紀20年代後期日本帝國政府的財務代理人,拉蒙特全心全意地為他的顧客服務。對於一個西方銀行家來說,他取得了前所未聞的顯著成就。在提供了援助地震災害的巨額貸款後,他又分別向東京、橫濱和大阪等地提供了多筆貸款,為東京電力公司和東京電燈公司的合並提供谘詢。除此之外,他還充當了日本銀行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間的調解人,並且在1930年1月提供了價值2500萬美元的貸款,使日本重新恢複了金本位製。在股市崩潰的前夕,拉蒙特曾試圖和三井財團建立合作關係,這項談判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一談到與日本的生意,拉蒙特總是為自己在這方麵所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他早期對日本的信任是可以理解的。在1920年他首次訪問日本時,日本自由派的、親西方的政府剛剛走過10年的曆程。他那時同日本許多知名人士和風流雅士交了朋友,特別是同執日本財經界牛耳的井上準之助建立了密切的關係,經常書信往來。1929年後,井上第三次擔任日本大藏相。井上給人的印象是彬彬有禮且膽識過人,在外交事務上他表現得通情達理。因為經常與日本軍界發生摩擦,所以在日本,他成為反軍國主義的代表。如果井上發出請求,拉蒙特就會向紐約的新聞界遊說,並為日本方麵辯解。1928年的一天,在與《紐約時報》的編輯會談之後,他告訴井上:"我還向他們講述了你們日本人對中國和中國人是如何有耐心,以及你們所表現出的忍讓態度……我對《紐約時報》的公正和客觀的報道非常滿意。"33當日本試行的開明統治開始滑坡之時,正是摩根財團在日本的生意做得最紅火的時期。1927年,一連串的銀行破產和股票市場關閉之後,日本幾乎先於所有的西方國家陷入經濟蕭條。那一年,中國抗議外國侵略和抵製日貨的運動使日本人大為惱火——這給了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一記耳光,日本在侵略中國東北的過程中,要挽回這個麵子。1930年,在井上的承諾下,摩根財團幫助日本恢複了金本位製,而事後證明時機不對,大錯特錯。當全球貿易萎縮時,金本位製使日本的出口產品更加昂貴。被經濟蕭條所困擾的美國人減少了對貴重衣物的消費,這使得日本的絲綢出口直線下降。絲綢業是日本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約有五分之二的家庭靠其維持生計。貧困在鄉村迅速蔓延,滋生了仇恨的、新的鄉村民族主義。大米的價格也大幅度下跌,日本經濟繁榮曇花一現,很快便被西方國家的保護主義所扼殺。這助長了日本民族的仇外情緒。這些經濟上的倒退加強了軍國主義的勢力,他們指責外國勢力是日本經濟困難的根源。在中國,軍國主義血淋淋地展現了它的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