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股市的崩潰給倫敦金融城敲響了警鍾,但也讓倫敦人感到很滿意和有點幸災樂禍。黑色星期二之後,《紐約時報》報道說,"股票的大量拋出使得倫敦金融城感到很自在,像是在說,"我們早就告訴過你們會如此"。人們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的。"16從諸多角度看,倫敦得益於紐約市場的崩潰,因為投資者把大筆的資金從紐約轉到了倫敦,使英國黃金儲備的緊張狀況得到了緩解。1930年,由於倫敦變成了一個投資者安全投資的天堂,外國貸款一時猛增。但同時,對於英國經濟更深入的診斷結果仍然是令人擔憂的。工業生產停滯,失業率升高,倫敦港受到盛行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一些依賴於農業出口的英聯邦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印度,早就遭受到經濟大蕭條的衝擊,從而使倫敦金融城蒙受打擊。

正如蒙塔古·諾曼通常所預料的那樣,英格蘭真正的危機來自中歐大陸。戰後的賠款繼續使德國的經濟處於重負之下,其政治也因此而兩極分化。1930年3月,帝國銀行行長沙赫特博士遞交了他的辭呈,抗議揚氏計劃的實施使德國承擔了額外的債務。人們所擔心和早已預料到的,德國人算總賬的一天,終於到來了。在1930年9月的大選中,國家社會黨和共產黨獲得了大量的選票,而總理海因裏希·布呂寧則采取反對賠款的政策。右翼分子在賠款計劃問題上大做文章。1931年1月5日,沙赫特博士參加了由赫爾曼·戈林舉辦的一個晚餐會。由於沙赫特對賠款計劃的強烈抨擊,使他得到了國家社會黨巨大的信任。在那個晚會上,他結識了希特勒和約瑟夫·戈培爾,並變成了納粹和德國大商人之間的重要紐帶。那年春季,隨著德國街頭多次爆發政治衝突,要求取消凡爾賽和約給德國造成債務負擔的壓力越來越大。

形勢已經非常動蕩,此時又有一家重要銀行宣告破產,造成了更強烈的衝擊。1931年5月11日,阿斯特爾特信貸銀行破產,該銀行不僅是奧地利最大的銀行,也是中歐最重要的一家銀行。奧地利國家銀行和羅斯柴爾德財團宣布的救援計劃反而使全世界警覺起來,感到情況不妙,引發了擠兌風潮。災難席卷了中歐大陸,摧毀了奧地利和德國的銀行體係。6月,諾曼向奧地利中央銀行提供了一筆緊急貸款,用以支持奧地利先令——作為其向全球貸款者所奏的最後一曲挽歌。加上給德國的一筆緊急貸款,這標誌著英國20世紀30年代在金融界領導地位的結束。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拉蒙特於1931年6月5日打電話給胡佛總統,建議實施一個戰爭債務和賠款的緩付方案。他強調:"如果不實施這個方案,整個歐洲經濟將會崩潰,進而延長美國的蕭條期。"在拉蒙特的檔案中顯示,胡佛對他的建議,以一種很生氣的、搪塞的姿態表示:"我會考慮這個問題的,但是從政治角度來說,它幾乎是行不通的。像你這麼坐在紐約的辦公室裏,你是不可能理解國內廣大人民對這些政府間債務的情感的。"作為一個外交時代的銀行家,拉蒙特沒有以經濟因素為論據,而居然大言不慚地以一個政治家的口吻回答問題,他煞有介事地對胡佛說:"現在人們私下正在議論著如何在1932年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擺脫本屆政府。如果你采納我這個建議,那些閑言碎語明天就會全部消失。"17最後,拉蒙特補充道,如果該方案取得成功,摩根銀行將不會聲張自己所起的作用,而把全部成就歸功於總統。"這是你的方案,而不是別人的。"當拉蒙特向胡佛小聲獻計時,他的確是個很聰明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