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清國被繪聲繪色地描述為亞洲的鬥雞場,日俄在此爭奪利益,歐洲列強爭奪勢力。最能從這個浪漫的交通樞紐中品嚐出滋味的莫過於威拉德·斯特雷特了。他是率直的帝國主義者和年輕的理想主義者的難以想象的混合體,他認為美國的金融家們是對抗日俄蠶食清國的緩衝器。他給美元外交披上了一層利他主義的外衣,並認為外國金融家之間的團結,可以防止任何一國單獨剝削清國。這種論點最終被戳穿了——它無非是美國利己的欺人之談。但斯特雷特年輕、熱心,很容易相信他自己濟世救人的使命。

作為清政府官員的密友,他有著詩人的敏感。他用水彩勾勒出街上一排排的小販,為一本介紹中國的書籍插圖。他一邊彈撥著吉他,一邊吟唱著吉卜林的抒情歌。他喜歡帝國征服的主題,他的信劄娓娓描繪出了異國的形象,說中國是"世界政治風暴的中心",在這裏"差不多人人都是間諜,都在監視著自己以外的人"。301909年,他遇見了美國的最為富有的女繼承人之一——多蘿西·惠特尼,兩年後他們訂了婚。她是威廉·惠特尼的孤女。威廉·惠特尼是前海軍部長,做煙草、鐵道運輸和汽車生意,在股票買賣中發了財。他的女兒繼承了700萬美元。她新近當上了紐約女青年會的會長,在中國旅遊時遇上了斯特雷特。她野性、浪漫,在這點上他倆正好相配。她回憶起他們在北京的時光,"黃昏時沿著城牆散步,眺望著遠山在夕陽映襯下泛著的柔光"。31多蘿西和威拉德·斯特雷特這對夫婦將以好萊塢文雅的鬧劇方式冷冷淡淡地度過中國革命的動蕩歲月。

1909年,斯特雷特被任命為美國銀行集團的代表。他充滿著青春的理想主義,因此他在銀行集團裏的所見所聞使他深感不安。1910年夏天,他在華爾街23號工作,他認為這個號碼是個好兆頭,因為這個門牌號的數字與多蘿西的生日是一樣的。然而當他看到摩根銀行居然對國務院指手畫腳,不禁愕然。戴維森可能對政府的控製感到憤慨,但斯特雷特則不然。皮爾龐特指示戴維森:"你不妨說清楚,我們同美國政府討論時是想與國務卿而不是助理國務卿討論。"32斯特雷特對此譏諷道:"不難看出這個國家的真正權力何在。"33皮爾龐特如此專橫,或許是因為國務卿是菲蘭德·諾克斯。作為羅斯福手下的司法部長,諾克斯曾起訴北方證券公司。每當諾克斯想與美國銀行集團交談時,他總必須親臨華爾街23號。

1910年,這項對華事業的貸款已超出了鐵路的範圍,銀行集團貸給清政府一筆5000萬美元的巨款,用於中國的幣製改革。威拉德激動地把這筆新貸款告訴多蘿西:"這是曆史時刻……而且是偉大的曆史——與一個帝國博弈。"34中國人拒絕接受原本一位西方顧問做中國財政新督察的條款。但作為妥協,一名荷蘭人被不聲不響地安插到這個職位上。1911年,斯特雷特和英國、法國、德國的代表一起,與中國官員簽訂了這筆貸款。威拉德激動地寫信告訴多蘿西:"這筆貸款已安排妥當,這樣我們實際上規定了中國幣製改革的條件。當你掌握著操縱大權,為一個4億人口的國家製定了第一個真正健全的金融體係,想一想,這的確是一項事業。"35這筆貸款在全球引起了轟動,使斯特雷特一鳴驚人,成了英雄。這筆中國貸款以及他與摩根銀行的特殊關係,使得多蘿西的家人對於多蘿西這樁門不當戶不對的婚事也不那麼計較了。西奧多·羅斯福親自出馬為斯特雷特說情。多蘿西屬於槐樹穀和韋斯特伯裏兩個長島富族所組成的馬球組,這兩個富族出了不少摩根的合夥人。多蘿西父母亡故之後,羅伯特·培根夫婦差不多成了她的代理父母,而她也認識皮爾龐特。她給斯特雷特的信中寫道:"親愛的J.皮爾龐特先生,他表麵嚴厲,內心慈祥。"36事實上,斯特雷特在摩根銀行這個位置上待的時間比他實際想待的時間要長,原因是這個職務有其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