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雷特對這筆中國貸款所抱的天真希望,很快被地緣政治的現實打破了。他和銀行家們把他們的命運與腐敗的清政府聯係在一起,而清政府對宮牆外的動蕩局勢卻視而不見。麵對中國官員的"自私、狹隘、偏見",斯特雷特的幻想成為泡影。然而他想讓清王朝維持下去,以挽救這筆貸款。他所糾纏的事情不是問題的本質,他擔心銀團的組成,而沒有看到老百姓對所有外國銀行的貸款都很反感。在1912年召開的有關中國金融的巴黎會議上,日、俄要求並獲準加入這一中國銀團。斯特雷特的噩夢也因此來了:該銀團現在包含了中國的宿敵。他看到銀行家們不可能在真空裏運作,他們陷入了更大的政治勢力的傾軋之中。他憂慮滿腹,預言說:"這一天定會來臨,到那時中國的金融將像埃及一樣,由一個國際董事團來管理。又一個夢想破滅了。"371911年,中國的辛亥革命驅逐了清王朝,宣布成立共和國。對外國銀行家的憎惡也在一定程度上煽動了這場革命。多蘿西·斯特雷特是個自由主義者、實踐主義者,她同情革命者。1912年元月,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領導統一中國和終止外國幹涉的運動。威拉德和多蘿西目睹了清朝貴族從飄揚著進步旗幟的北京城倉皇出逃。威拉德睡覺時身旁放著把上了膛的左輪手槍;富於想象的多蘿西卻因麵臨的危險而十分激動活躍,她寫到:"要是夜裏遇到狂徒襲擊該有多麼刺激"。38一天晚上,當斯特雷特夫婦正準備與英國鄰居吃飯時,槍聲在附近響起。威拉德回憶說:"砰砰的槍聲持續不斷,火光照亮了我們的屋脊。我告訴多蘿西似乎有麻煩。她一點也不在乎,還在穿衣服準備赴宴,她堅決反對我讓她穿上外出服以便必要時到公使館去。"39在戰鬥間隙,他們來到了鄰居家吃晚餐。不一會兒士兵們就開始砸門,搶附近的商店了。他們帶上保姆和衣物到公使館避難,但在一個死胡同被暴亂者困住了。最後他們被一隊美國海軍陸戰隊搭救,多蘿西和威拉德背著包裹擠進一輛黃包車,穿過搶劫的暴徒,總算到了公使館。40摩根業務打入中國以後,伍德羅·威爾遜當選總統,摩根討厭之人威廉·詹寧斯·布萊恩擔任國務卿之職。1913年3月10日,哈裏·戴維森和威拉德·斯特雷特在華盛頓拜訪了這位新國務卿(與諾克斯不同的是,布萊恩從未打算去華爾街23號)。布萊恩要他倆和盤托出如果中國倒賬,該銀團期望從華盛頓獲得些什麼。戴維森沒有含糊其辭,他說可能要求政府利用陸軍和海軍來保護債權者的利益。41布萊恩和威爾遜都不同情這種外國幹涉。一周後,威爾遜指責這筆貸款"有損於我國政府賴以存在的原則"。42顯然,政府是在撤回援助之手。
第二天,美國銀行集團實際上解體了。作為華盛頓的創造物,銀行集團若失去它的庇護,則無法生存。大多數金融家都感到如釋重負,因為他們已懷疑中國還貸的願望。對中國貸款的結局在摩根銀行並未引起悲傷。特迪·格即組織或企業將自身所承受的債務轉嫁給成員或投資者的經濟行為。
倫費爾被此事搞得精疲力竭,他給傑克的信中寫道:"我認為我們大家死時都應把"中國"二字銘刻於心,並在其後附上貶損之詞。"43然而這次經曆卻彌合了華爾街各大銀行間的分歧,使他們習慣了在國外的聯合行動。摩根、國民城市銀行和第一國民銀行三家銀行達成共識,要共同參與對拉丁美洲的所有貸款。這三大銀行的協定將大大擴充摩根的權力(庫恩——洛布常常是這一銀團的第四位成員)。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也就是這些銀行很快就因為貨幣托拉斯之嫌而受到普約委員會的審查。公眾不知道這個貨幣托拉斯之所以形成,部分原因是華盛頓為尋求海外業務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