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傑克已經在英國與各方建立關係,使得摩根家族能獨特地進入英國貴族和政治家的圈子。
摩根財團就像英美聯盟的一個縮影,它也要忠實地反映內部的權力更迭。如果說美國內戰後紐約辦事處享受倫敦光榮的恩澤,那麼在20世紀初情況就倒過來了。J.S.摩根公司越來越多地參與紐約發行的證券,倫敦的很多資金都來自皮爾龐特。到了20世紀早期,他在老邦德街22號到手的收益占年收入的一半到四分之三。倫敦分行反映了皮爾龐特一些專橫的精神。第一位為他立傳的卡爾·霍維這樣寫道:"辦公室裏老是有一大堆雜亂無章的東西,與附近典型的倫敦機構裏的寧靜氣氛形成鮮明對比。"11皮爾龐特的平等觀念僅夠免去職員對他的鞠躬禮。
雖然摩根一家是英國上流社會的寵兒,但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是常常充滿緊張——不像是愛情,更像是一場激烈的權力爭鬥。英國人永遠也搞不明白皮爾龐特和他的公司是盟友,還是野蠻部落的第一輪衝擊。華爾街在與倫敦金融城的競爭中占的優勢越來越多,摩根也超過了巴林和羅斯柴爾德。"在倫敦,剛恢複元氣的巴林是唯一能勉強可以和我們平起平坐的銀行。"這是J.S.摩根公司的新合夥人克林頓·道金斯爵士在1901年說的一番話,"在美國他們已無立足之地,充其量算個小兄弟,而美國公司將會占盡優勢。"12巴林與羅斯柴爾德在19世紀是兩大對頭,為了與美國的暴發戶鬥爭,他們相互的敵對行動減少了許多。
在布爾戰爭期間,英國政府耗盡了黃金,向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和紐約的摩根求助,發行國庫券融資。開始時皮爾龐特有些躊躇,英政府又向巴林伸了手,使得他更不滿。克林頓·道金斯爵士稱當時財政大臣希克斯·比奇"笨得出奇,根本不像辦事的樣子"。131900年布爾戰爭的融資給倫敦金融城留下了不安的影響。J.S.摩根的新任辦公室經理愛德華·格倫費爾在倫敦沮喪地發現,一半的證券都要到紐約發行。當年朱尼厄斯曾在某些方麵包容過羅斯柴爾德,而皮爾龐特不買賬,私下裏就發行證卷一事索取更高的傭金——這個訛詐英國勉強接受了。在1902年的發行中,羅斯柴爾德試圖將摩根排斥在辛迪加之外,但沒有成功。從那時候起,隨著不斷的勝利,格倫費爾就在日記中記下了摩根財團逐步壓倒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日益增長的優勢。
1901年美國鋼鐵公司的建立,使得英國的金融家們對皮爾龐特的大膽感到不安。《紐約時報》稱"他們對美國鋼鐵聯營的規模驚恐萬狀"。倫敦的《編年史》稱這個托拉斯"不啻為對文明世界商業的威脅"。14除了別的方麵的影響,該托拉斯的建立預示著一場美國向歐洲出口產品的熱潮,從而激化兩者間的商業競爭。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皮爾龐特對倫敦的地鐵與地麵軌道電氣化發生了興趣,引起一番爭議。由於城內擁擠,要求在郊區建新的住宅區,新的地鐵線路也紛紛上馬。皮爾龐特參加了為一條地鐵線融資的競爭,這條線路從哈默史密斯穿過皮卡迪裏到達倫敦金融城。通過給地鐵融資,皮爾龐特還希望為他參股的兩家公司承攬業務——英國的湯姆森·休斯頓公司與西門子兄弟公司。最後在地鐵融資上,他敗給了由號稱運輸大王的芝加哥大亨查爾斯·泰森·耶基斯所牽頭的辛迪加。此人就是人們熟知的西奧多·德萊塞筆下的殘酷無情的弗蘭克·考伯伍德的原型,小說《金融家》《泰坦》和《禁欲主義者》中的主角。皮爾龐特難得失手,盡管如此,他的參與仍然觸發了認為他要左右英國經濟的恐懼之感,倫敦郡議會警告說,這個大都市都快交給兩個美國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