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世紀而來的是美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兼並浪潮。在電報、電話以及交通發展的帶動下,地方市場開始與地區市場,甚至整個國家市場融合交錯,互相影響。同時,由於美國在美西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商業重心也從擴大國內業務轉向了尋求全球市場。這些經濟上的變化使得公司兼並的數量從1897年不太引人注意的69起,發展到1899年的1200起。如果市場主要依賴於當地,工業界就很少需要大規模融資。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一向瞧不起製造商,認為他們是無足輕重的小商人。摩根財團主要在鐵路證券上業務較多。(直到1911年,巴林銀行的第二位巨頭雷維爾斯托克勳爵還很勢利地說:"我承認我個人害怕所有工業公司。"27)現在,隨著兼並步伐的加快,華爾街銀行業的精英們也開始把重點從鐵路托拉斯向工業托拉斯轉移。在一個托拉斯之中,股票持有者把他們擁有的各成員公司的股票換成最高控股公司的"股權信托證書"。在新澤西州通過了一項允許一家公司擁有另一家公司的法律之後,新澤西州得到了托拉斯公司的青睞。到1901年,這些新的巨型法人公司控製了許多行業——製糖、製鉛、威士忌、厚玻璃板、金屬釘、冶金及煤炭等。

華爾街的銀行家們促成了其中許多行業的改造,並且與此同時,他們的權力也日益增大。一個托拉斯公司常常是由家庭公司或成員關係密切的公司組成的,這類托拉斯在其競爭對手要加入自己的托拉斯公司時,內心充滿敵意。這種時候,銀行家以真誠可信的經紀人的身份來充當他們之間爭執的仲裁者。由於銀行要對每個參與公司的價值進行評估,銀行必須做到公正無私;同時由於價值評估很少能被每一家都接受,銀行的態度又必須堅定不移。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必須取得信賴。公眾或許懼怕皮爾龐特·摩根,但他從來都按時付賬,信守諾言,得到了世界各地商人們的尊敬。皮爾龐特·摩根認為競爭是沒有用的,而且具有毀滅性,他本能地讚同大規模兼並,認為這才是消除弊病的辦法。有一次,摩爾特尚多葡萄酒公司的經理抱怨一些工業上的問題,皮爾龐特輕鬆地提議他把整個香檳行業買下來以解決問題。28在威廉·麥金利任職期間,商業界有了一個共和黨總統。這位總統讚成公司兼並,他沒有設置任何障礙反對托拉斯。1900年,共和黨以壓倒性的多數選票大獲全勝,此後形成寬鬆的規範氛圍。1901年美國鋼鐵公司的成立與這種氛圍是分不開的。隨著威廉·詹寧斯·布萊恩及支持反帝、反托拉斯政策者在競選總統中的失敗,商業界變得更加大膽,躍躍欲試,想幹一番大事業。在共和黨贏得輝煌勝利的幾個星期之後,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請陸軍部長伊萊休·魯特參加他為皮爾龐特·摩根舉行的宴會。他寫信說:"我希望你能來參加我為皮爾龐特·摩根舉行的宴會。你瞧,這意味著我在努力變為一個與有勢力的階級接觸的保守分子,我想我需要一些鼓勵。"29在這次宴會以後的一周,就開始了有關美國鋼鐵公司的第一次討論。這次宴會使得皮爾龐特確信麥金利政府對托拉斯的態度將會比較寬鬆。有關鋼鐵托拉斯的成立問題仍在爭論之中。比較有聲有色的傳聞認為建立鋼鐵托拉斯是鋼鐵業商人約翰·蓋茨的主意。據說他是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賭錢時想到這一主意的,當時這家飯店坐落在第五大道和三十四街之間。蓋茨從前曾做過有刺鐵絲的推銷員以及股市投機者,他是個矮胖、長相俗氣的家夥。他的頭上總是斜戴著圓頂禮帽,帽子微微後傾,嘴角總是叼著一根雪茄煙。他曾就雨點打在火車車窗上下落的速度打賭。蓋茨有著"一賭一百萬"的綽號,他得到這個綽號是緣於有一次在一匹英國良種馬上下了一筆巨額賭注。他並不僅滿足於美國鋼鐵托拉斯,他還想將德國製造商也包括進來,以形成一個全球卡特爾。

比較嚴肅的說法則認為美國鋼鐵托拉斯源於安德魯·卡內基的鋼鐵公司與皮爾龐特·摩根的兩家鋼鐵公司——聯邦鋼鐵公司和全國鋼管公司——之間逐漸形成的巨大衝突。作為最大的鋼材製造商,卡內基在1900年7月決定發展諸如鋼管和鋼絲之類的鋼鐵製成品。作為第二大鋼鐵集團的領導,皮爾龐特擔心鐵路行業的混亂局麵將會重演,鋼鐵行業也會出現生產過剩和價格戰的現象。他咆哮著說卡內基會通過競爭使整個工業界"道德墮落"。皮爾龐特已準備好要應付一場惡戰,他讓他鋼鐵製成品部門的負責人也準備好在粗鋼生產方麵給卡內基以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