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協議之前,皮爾龐特提出了一個很奇怪的條件——他不馬上開始新公司的工作。他覺得心力交瘁,需要好好恢複,不想急於開始。顯然他正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在醫生的命令下,他度了15個月的假,去了維也納和羅馬,並沿尼羅河逆流而上。工作時,皮爾龐特從來不能放鬆,但他強烈地想逃避。他每年可以有3個月的假期,因為他能在9個月內就做完12個月的工作。他的女婿赫伯特·薩特利後來這樣寫道:"他在旅途中似乎要比在哪兒住下來愉快得多。"719世紀70年代晚期,當皮爾龐特想暫時避一避工作,到紐約州的薩拉托加度假時,大批的商業信件和電報雪片般地緊隨他而來。他告訴朱尼厄斯:"隻有一種方法能得到真正的休息,那就是登上一艘汽艇的甲板。"8公司成立兩年之後的1873年,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遷到了華爾街和百老彙街相交的拐角處。後來這裏成為銀行業中最著名的地方,成為美國的金融十字街。安東尼·德雷克塞爾以每平方英尺349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對麵的一塊地,這一價格在以後的30年中都保持著最高記錄。他造了一座大理石架構的樓房,複折屋頂,有天窗,外觀裝飾華麗,門口上方還塑著寓言裏的人物;這座六層的建築是紐約城頭一批裝有電梯的建築物之一。這座樓有兩個獨特的入口,同時麵對著拿騷街的財政部分部(美國財政部係統中最重要的分部)大樓和華爾街的證券交易所,這的確是極具象征意義的。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很合時宜地選擇專事鐵路和政府融資,在華爾街和華盛頓之間占據了一個關鍵位置。
從個人角度來看,德雷克塞爾——摩根這一組合並不順當。皮爾龐特本來就脾氣不好,難對付,而且堅決要自主行事。約瑟夫·塞利格曼覺得他"是個粗暴無禮的家夥,不斷地在辦公室和德雷克塞爾爭吵"。9但是在緩和皮爾龐特的過激行為這方麵,合夥公司一如朱尼厄斯計劃的那樣起著作用。鄧恩公司的一份早期報告寫道:"這個年輕人很精明,大概是公司裏最愛冒險的一個成員,但他受製於德雷克塞爾家族。"10與德雷克塞爾家族的合並給摩根家族提供了新的國際發展前景。1868年,德雷克塞爾派費城的約翰·哈耶斯在巴黎設立了一家合夥公司。這家公司在巴黎公社革命期間幹得熱火朝天,後來又把業務轉向瑞士,為美國的旅遊者和商人服務(這類戰時的角色後來讓摩根扮演得淋漓盡致)。德雷克塞爾家族與費城的許多顯赫家族聯姻,很會追求享樂,他們也給了摩根銀行以上流社會的形象。這個費城的望族後來一直是新興帝國極富魅力的一隅。通過這種連鎖的夥伴關係,摩根家族在紐約、費城、倫敦和巴黎都站穩了腳跟。這些地方一個世紀以來一向是摩根星座中最璀璨的明星。
德雷克塞爾——摩根合並後不久就發生了一件大事,使36歲的皮爾龐特·摩根一下子就躋身於美國金融界的最高層。1873年,華盛頓決定以較低的利率發行新債,以償還內戰遺留下來的3億美元的債務。一直到那時,傑伊·庫克——托尼·德雷克塞爾在費城的主要對手——還是統治著聯邦金融界的白須帝王。白手起家的庫克開始不過是個銀行職員,能一眼識別出假鈔。當政府債券還是僅為富人和歐洲銀行涉足的領域時,他把政府債券推銷到了大眾手中。美國內戰期間,他率先搞了零售推銷債券業務,派出2500個"臨時工"代理兜售聯邦債券,贏得了林肯的讚揚。庫克以其財力在費城城外建了一座有52個房間的城堡。19世紀70年代早期,"富可敵傑伊·庫克"這句短語和後來的"富可敵洛克菲勒"同樣響亮,令人稱奇。
在競爭者麵前,庫克似乎是戰無不勝的——至少直到1869年他為北太平洋鐵路融資時還是這樣。他在推銷一億美元的北太平洋債券時使盡力量,刻意創新,欺公罔眾,政治賄賂,各種手段不一而足。為了吸引歐洲移民住到有鐵路的城鎮,他設計了連篇離奇、厚顏無恥的謊言。色彩繽紛的廣告上繪滿了大平原鐵路兩旁碩果累累的果樹林——異想天開地自吹自擂使這條鐵路贏得了"傑伊·庫克香蕉共和國"這樣一個綽號。小城鎮被吹成了大都市,對歐洲移民大吹明尼蘇達州的杜魯斯是"無鹽之海的頂級城市"。11普法戰爭之後糧價下跌,北太平洋鐵路和其他鐵路的價值也隨著跌落。傑伊·庫克因此開始走下坡路了,他因與北太平洋鐵路的牽連而一蹶不振,這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提供了機會,占據了他在政府融資上的至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