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企業運營1-2-4(1 / 3)

網絡時代的企業運營1-2-4

■網絡教育的特點

網絡教育與傳統的教育相比,有著一係列顯著的特點。

網絡是巨大的教育資源庫,並且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資源對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沒有資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性為學習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寶庫。在網絡的教學係統中存儲著大量數據、檔案資料、程序、教學軟件、興趣討論組、專家組等各種教學信息,而網絡中的每個學習者可以共享各種信息資源,這是其它任何一種媒體和技術手段所無法做到的。網絡上教學信息由教育專家、優秀教師和計算機人員共同開發,學生可以得到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任一學科和領域的知識信息,得到世界上任一位專家學者的指導,使每一位學習者都能得到均等的受教育的機會,不再會受到學校水平、教材、教師能力的限製。在網絡教育中,許多優秀教育工作者總結多年教育教學經驗,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精心設計並製作各種學科的多媒體CAI(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並把它應用於教育教學中,教育由此開始了新的篇章。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建立專門的網點,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點通過網絡訪問,學習此CAI軟件,節省了CAI的交流時間,更充分發揮了CAI的教學優勢,節省了資金並提高了教學效率。

網絡還使集中的教育資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比如校園網,其軟件包括學校信息平台、學校業務管理係統、教師網絡備課係統、電子圖書係列、網絡教室應用係統等。這些軟件將學校的管理資源、教學資源、學習資源等都放在網絡上,讓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教育主管人員共享。對於教師來說,在編寫教案時,所需的教學資料可方便地使用校園中的任何一台電腦,通過網絡從教學資料中心、Internet、圖書館、電教中心得到,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創作精美的電子課件。製作好的電子教案又可存儲於教學資料中心的服務器上,供全網共享。就因特網的資源共享來說,不僅指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而且也包括教師與學生的資源共享,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資源共享。總之是使整個入網的人們獲得廣泛的資源共享。廣義地說,每一個網民都可以分享網絡的信息資源,同時又是信息資源的提供者。

網絡可以促進交流。這首先是教師與同行交流,及時獲得最新的教學素材、輔助教學資料和參考文獻,了解國內外同行使用先進教學手段的效果。交流對於教師獲得必要的知識和開闊視野是不可缺少的。但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由於有關條件的限製,難得有時間參加各種業務會議,到其他地方與同行交流。有了網絡,就能夠坐在家中或在辦公室裏,通過鍵盤鼠標,與相識的或者不相識的、市內的或國內的,甚至是國外的同行交流。這將大大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教師的素質。

網絡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有新的方式。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沒有機會和班級的每個學生進行交流,或者一些學生出於某種原因,不敢麵對麵同老師交流。在網絡上,這些障礙都消失了。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向教師提出問題,得到教師親自的指導與講解。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為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和課外活動等提供指導。

網絡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網絡是巨大的資源庫,實際上也是一個知識豐富的教師,學生可以就任何問題向這個不知疲倦的教師請教。隻要學生努力,這個教師有問必答,百問不厭,及時提供給學生需要的東西。網絡教育使學生從灌輸式學習到參與式學習,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們不但可以繼續以傳統方式聽課學習,還可以在網絡向教師提問,對課堂內容進行討論和評價,下載教師的講義、作業和額外的參考資料。學生還可以借助Internet上的豐富資源完成論文或研究課題。

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相互討論。網絡上各種有趣的興趣小組和課題討論,不但能及時回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還能讓他們聽到、看到甚至是感覺到許多在書本和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學生如果對某個具體問題感興趣,可以參與網絡上的討論小組,與全世界無數的知音,包括本行業一流學者和專家進行交流。

網絡的發展,真正使家庭與學校的教育連為一體。家長通過網絡,可以查詢子女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學校可隨時跟學生家庭取得聯係,了解孩子的個性以及家庭環境對學生學習及成長的影響。

網絡拓展了教學空間。在網絡化的學校裏,其實沒有現實中的校園界限。那是真正沒有圍牆的學校。地理上的界限在這裏模糊和消失了。不僅同一個城市的學生可以選擇相應的網校,就是山裏的孩子也能與大城市的孩子在一起上學,甚至中國人也可以在世界各地上學。

網絡倡導個性化學習。不同的孩子理解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認知世界有諸多方式,應當用不同的方式施教。而網絡提供的豐富資源使得我們可以尋覓不同的教育方式。個性化教學方法成為可能,未來教育將成為十分個性化的事情。信息技術會使學習成為大規模的各取所需的過程,允許不同的學生沿著自己的途徑,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與學習。學生們將有機會享受最佳教育的機會。學生可以在網絡上自由馳騁,那裏沒有統一的教材,也沒有統一的進度。有的隻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多媒體資源庫或局域網中,每位學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自由地通過計算機在庫中或網絡調用自己所需要的軟件,在課後將課堂上講解的多媒體課件從教學資料中心的服務器中調出,對於不理解的環節還可以反複觀看。

網絡協作化的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大都是教師作為知識傳授的主導者,學生之間很難進行合作化的協作學習。在網絡遠距離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各個學習者提供了單獨或小組討論的機會,每個學生在有競爭性的討論中,積極思考問題,學生不但可從自己的思考過程中獲得知識,還可從別的學生的觀點中獲取知識。在小組間的討論中,每個學生都努力為自己所在的組做貢獻。學生之間更多的相互幫助與協作對學生集體觀念的形成和視野的開闊打下良好的基礎。

網絡促使教育社會化。當社會進入信息時代,教育逐漸走向社會化。國外網絡教育站點也稱為網絡虛擬學習社區,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背景的Internet的教育應用。為滿足學生獲取相關學科交叉研究及人們持續教育學習的需要,在學習者的知識背景、學習水平各不相同的情況下,積極倡導指導式的學習。它麵向所有的人,而不隻是學生。網絡教育為全球各方麵的人員創造一個統一的大課堂。遠程教育,通過衛視可以把課堂教學搬上屏幕走入千家萬戶。網絡的出現,更使教育走出校園邁向社會成為可能。不用說通過它可以與國內名校的學生一樣分享到優秀的授課內容、重要的資料,就是到哈佛、耶魯學習,在網絡也能實現。網絡學校,成為真正的沒有圍牆的大學。這正彌補了高等教育尚不能實現全民化的不足。教育將從學校走向社會,走向家庭,走向鄉村,走向任何信息技術存在的地方。

網絡促使終身教生的開展。信息時代,新知識、新事物隨時隨地都在大量湧現,教育必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走向終生化。終生教育更要求掌握學習方法,掌握以計算機與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才能終生立於不敗之地。在網絡化的電子環境中,學習有完全靈活機動的時間安排,不會受到時空的限製,更不會受年齡、職業或其他條件的影響。社會所有成員,都有均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學生修滿學分,就可從學校獲取畢業證書。如果真是這樣,則一次性的學校學習畢業將成為曆史。

■網絡教育所帶來的商業革命

在當今的網絡信息時代,大量的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廣泛傳播。這個時代,隻會記憶並背誦課本上的條條,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這些記憶的東西,一張光盤就能夠解決問題,更不用說到網絡的信息海洋中去查詢了。信息時代需要敏銳的創造性,不善於創新也不敢於創新的知識型人才,已不是教育培養的目標。顯然,傳統的教育觀念無法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獲取信息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教育的目的既是讓學生學會多少知識,更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未來信息化社會是以網絡化方式溝通,使擺在每一個學校和學生麵前的教育資源千倍萬倍地膨脹起來,教師教之不盡,學生學之不竭,隻有學生具有自我獲取知識與更新知識的能力的時候,才能掌握需要的知識,去創造性地發揮。

正是由於網絡給教育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相應的教育產業也會迎來新的機遇。

隨著寬帶網絡的發展,在網絡上建立教室成為可能,這將使教師和學生卷入所謂"遠程學習"。這對多層次的教育,從中學、大學到工作中的職業培訓,都具有重大意義。

能在網絡上使用信用卡購物的人,以及隨時可以進行交互式聯係的人,當然不會再忍受那些古老的教育方式了。大學將被迫更弦易轍,避免使用講解教科書的老做法,因為在信息時代,公眾將要求得到在這個時代生存下去所需要的信息和教育。

在今後的5年裏,生活在工業國家的人中每5人就有4人的工作方式將與前52年不同。3/4的雇員必須接受新的職業培訓或者學習新的技能以繼續從事原來的工作。人們再也不能指望一次完成所有的教育,因為知識與技術更新得如此之快,隻有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保持競爭能力。

大學將受到強大的壓力,它要向幾乎所有年齡的人提供更多種類科目的最新知識。新知識不僅僅是獲得就業機會的手段,而且還將成為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保證。同時,為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種族、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的不同需要,單一的教育模式也必須作出改變。

遠程學習的出現,克服了傳統教育在空間、時間、受教育年齡和教育環境等方麵的限製,滿足了社會性和組織性的學習需求,使得電腦時代的教育變得更加人性化和多樣化。在未來,學生差不多可以無需邁入大學校園,他們麵對的將是一所虛擬化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