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應用問題教學的探討(2 / 2)

二、引導學生將應用問題進行歸類

為了增強學生的建模能力,在應用問題的教學中,及時結合所學章節,引導學生將應用問題進行歸類使學生掌握熟悉的實際原型,發揮“定勢思維”的積極作用,可順利解決數學建模的困難,如將高中的應用題歸為:①增長率(或減少率)問題②行程問題③合力的問題④排列組合問題⑤最值問題⑥概率問題等。這樣,學生遇到應用問題時,針對問題情景,就可以,通過類比尋找記憶中與題目相類似的實際事件,利用聯想,建立數學模型。

三、針對不同內容采取不同教法

高中新教材的數學應用問題遍及教材的各個方麵,教學時針對不同內容,有的放矢,各有側重,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1、章頭序言,指導閱讀,留下懸念

對圖文並茂的章頭序言,由教師簡單提出或由學生閱讀,使學生稍作碰壁,留下解題懸念,增強解決問題的欲望。

2、重視例題的示範作用

例題是連接理論知識與問題之間的橋梁,示範性強。因此在講解例題時應在分析題目各個量的特點關係、建模、解決數學問題、還原為實際問題諸環節都應很好地起示範作用,教師應重視例題的分析與講解,積極進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尋求基本實際模型的能力,重視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聯係。

3、指導練習,鞏固方法

充分運用課本的練習題、習題、複習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練習題位於具體的理論知識後麵,建模方向性強,教師隻需稍作指導;而習題則更多利用教師批改作業的機會,主要糾正數學語言轉化過程,及解題的規範過程;複習題由於綜合性強,學生解決有困難,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提示。

4、課外閱讀,補充提高

對於不作教學要求的閱讀材料,根據教學進度提出閱讀要求,布置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知識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實習作業,重視實際操作與團結協作

完成實習作業,可以打破單一沉寂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能力。但實際問題的因素是錯綜複雜的,這就要求學生在調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抓住本質,通過篩選,去粗取精,結合數學知識,進行建模解決實際問題。

6、研究性課題,重視自主探究

“研究性課題”是新教材中的一個專題性欄目,具有探究性和應用性的特點,它既是所學內容的實際綜合應用,又對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具有較好的訓練價值。

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決帶有實際意義的或在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準確而靈活地運用數學語言研究和表述問題,是中學數學教育教學的迫切要求,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都應注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加大應用問題的教學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