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英語教師在新課標下角色轉變的初探(1 / 2)

初中英語教師在新課標下角色轉變的初探

教學研究

作者:譚瓊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應對挑戰,中學英語教師應該實現從重教師主導教學轉向重學生主體發展、從重按部就班轉向重體現情趣的教學、從重知識傳授教學轉向重課堂實踐、從重傳統教學手段轉向重現代教學方式的角色轉變。

【關鍵詞】新課標;角色;轉變;主體發展;情趣;實踐;現代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知、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實際上就是要求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從而有利於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筆者認為,英語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實現轉變:

一、由重教師主導教學轉向重學生主體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要能動地發展他們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並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對象。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隻要我們教師有這樣的意識並能自覺地將這種意識體現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才可能得到體現。初中英語教學中要發揮學生主體性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包括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實踐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探究的過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以學生學會學習,主動發展為方向,在課堂上應充分解放學生的眼、口、手、腦,給學生提供動手動口實踐的空間。

二、由重按部就班轉向重體現情趣的教學

情趣教學是指教師用自己的教育和愛心來培養和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和學科的一種積極情感;同時,又指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所蘊含著的一種好奇、好問、好學的求知熱情和探索精神給予尊重、愛護和引導,使學習成為學生有情趣的活動。因此,情趣教學實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要求整個英語教學不僅是一種語音、語調、語句的傳授和訓練,而且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潛能的開發,是社會交往能力的早期培養。研究表明初中階段仍然是學生情感性學習形成的關鍵時期,這階段學生的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情緒化傾向,當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和強烈求知欲望時,不僅能產生情感遷移,而且會使注意力特別集中和持久,學習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們在情趣教學的探索中,必須十分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當然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他們英語學習水平的決定因素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其中,教師又是情趣教學成敗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情趣教學中,要大麵積地引發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為此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審美情趣、語言素養和組織才能,教師在課堂上舉手投足、微笑眼神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全身心投入,會將學生帶入自覺忘我的學習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