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感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種深刻的感受,能夠增強個人的魅力,是人的快樂之源,開啟神奇的力量之門,發掘出無窮的智慧。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歡迎的特質一樣,是一種習慣和態度。你必須真誠地感激別人,而不隻是虛情假意。
懂得感恩
一位窮苦的學生為了湊足學費,在外麵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由於他一心一意想湊足學費而不想多花錢,於是他決定硬著頭皮向人討些食物。
他敲了一戶人家的門,開門的是一個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氣,心想:天下哪有大男生跟小女孩討東西吃的?於是他隻要了一杯開水解渴。
小女孩看得出他非常饑餓,於是拿了一杯開水與幾塊麵包給他。他很快把食物接過來,狼吞虎咽地吃著,一旁的她看到他這種吃法,不禁偷偷地笑著。
吃完後,他很感激地說:“謝謝你,我應該給你多少錢?”
她傻傻地笑著說:“不必啦,這些食物我們家很多。”
他覺得自己很幸運,在陌生的地方還能受到他人如此溫馨的照料。
多年以後,小女孩感染了罕見的疾病,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女孩的家人聽說有一個醫生的醫術高明,找他看看或許有治愈的機會,便趕緊帶她去接受治療。就在醫生的全力醫治和長期的護理下,小女孩終於恢複了往日的健康。
出院那天,護士交給她醫療費用賬單,她幾乎沒有勇氣打開來看,心中知道可能要一輩子辛苦工作,才還得起這筆醫療費。最後她還是打開了,看到簽名欄寫了以下這段話:
“一杯開水與幾塊麵包,足夠償還所有的醫療費。”
她眼裏含著淚水,終於明白,原來主治醫生就是當年那個窮學生。
稍有良知的人,應當意識到生活的賜予有多豐厚,而應當真正地謙遜起來,感激別人的任何恩情。
人際之間存在“互酬互動效應”,即你如何對別人,別人也以同樣的方式給予回報。
感恩既是一種良好的心態,又是一種奉獻精神。如果你對別人的幫助表示一下謝意,那麼彼此的關係就會因此而發生變化,彼此之間的距離也縮短了,感情就有了呼應和共鳴。對方在興奮歡悅之餘會給予更多的關照,更好的回報,這樣交際氣氛就會更加友好和諧。
有堅強自尊心的人,當他們意識到上天的賜予有多豐厚時,他們會真正地謙卑起來。他們感激別人對他們的生活所做的貢獻。當一個人記起了信心、夢想和希望是促使他生活下去的原因時,他就會愈偉大卻愈謙卑。任何人以自己的成功為榮時,都應該想起從先人接受的東西有多少。先人們為他的生活設定了方向。他所能做的便是實現先人的信心。
一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應聘於一家大公司。老板審視著他的臉,出人意料地問:“你替父母洗過澡擦過身嗎?”“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地回答。“那麼,你替父母捶過背嗎?”青年想了想:“有過,那是我在讀小學的時候,那次母親還給了我10元錢。”
談話的最後,老板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一個條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替父母擦過身,明天來這裏之前。希望你一定要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嗎?”青年以為這是一項測試,一口答應。
青年雖大學畢業,但家境貧寒。他出生不久父親便去世,從此,母親為人做傭拚命掙錢。孩子漸漸長大,學習成績優異,考進名牌大學。學費雖令人生畏,但母親毫無怨言,繼續幫傭供他上學。直至今日,母親還去做傭,青年到家時母親還沒有回來。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髒,他決定替母親洗腳。
母親回來後,見兒子要替她洗腳,感到很奇怪:“腳,我還洗得動,我自己來洗吧。”青年將自己必須替母親洗腳的原因一說,母親很理解,便按兒子的要求坐下,等兒子端來水盆,把腳伸進水盆裏。
青年右手拿著毛巾,左手去握母親的腳,他這才發現母親的那雙腳已經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潸然淚下。在讀書時,他心安理得的花著母親如期送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在他才知道,那些錢是母親的血汗錢。
第二天,青年如約去那家公司,對老板說:“現在我才知道母親為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裏沒有學過的道理,謝謝你!如果不是你,我還從來沒有握過母親的腳,我隻有母親一個親人,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不能讓她受苦了。”
老板點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