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強化農民科技教育培訓 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1 / 2)

強化農民科技教育培訓 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論壇

作者:許曉昕

[摘 要] 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強科技教育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不僅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而且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是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根本性措施,各級農廣校要站在戰略的高度,找準位置,不斷探索農民科技培訓之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本文就如何強化農民科技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這一論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農村勞動力轉移 農民 科技培訓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0-0296-01

加強農民科技培訓,促進農村的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於建設現代農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通過強化培訓,造就一大批具有發展意識和較強勞動技能的新型農民,促進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轉移,推動農村經濟迅速發展。

一、完善培訓體係,強化培訓功能

農廣校創建20多年來,經各級辦學人員的努力,已建立起省、市、縣、鄉四級辦學體係,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培訓網絡,有省、市、縣三級教育培訓機構,並有覆蓋全省的廣播和衛星電視教育資源,現代遠程教育已初具規模;全省各級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的建設也已陸續啟動。為搞好農民科技培訓,要加強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加大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課程的開發力度,培訓課程內容要包涵崗位基礎知識以及與職業技能有關的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尤其是縣級農廣校,應聯合勞動、農業、科技、職業教育等部門建設多功能的培訓基地,也可以聯合城鎮企業,利用外部資源,進一步增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能力。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專兼結合,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二、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實效

注重實效的培訓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技能。使全日製涉農中專學曆教育逐漸穩定,積極開展創業技能培訓,努力探索半農半讀中專學曆教育,大規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要采取集中授課和創建實訓基地相結合,培訓形式上體現靈活性,政府主導與產業協作相結合,內容上把握針對性,效果上突出實效性。在教育培訓形式上,為使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農民都能被滿足需求,應開設“流動課堂”和“田間課堂”等,堅持學曆教育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的理念。

三、突出培訓重點,拓展培訓內容

以提高職業技能作為主體,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的重點。一是安全常識和公民道德規範培訓。為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增強農村勞動力預防和處理不測事件的能力,以公共交通規則等常識、安全生產,教育外出就業的道德規範為主要。二是為使培訓與就業崗位需求緊密聯係,需對不同崗位、不同行業、不同工種的技術操作規程和基本技能的培訓。三是政策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以提高遵紀守法意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能力,使農村勞動力了解,投資創業、就業經商和回鄉創業等相關方麵的規定和政策。

四、完善培訓機製,提高培訓效率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新型培訓方法和模式,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探索新時期的農民培訓工作,以效率為中心。一是根據經濟結構進行深入、細致的市場調研,來調整、用工單位的需求和勞動力市場變化,科學確定培訓對象、培訓規模和培訓內容,增強實效性和針對性,減少隨意性和盲目性。二是積極探索“訂單”、“定向”、“儲備”等培訓模式,堅持就業與培訓緊密結合,加強培訓與用工單位和就業市場的掛鉤,以需求定培訓,以輸出帶培訓。三要以農廣校中專學曆教育為基礎,開展專題講座、遠程教育、短期培訓班等,實施靈活多樣、長短結合的培訓方式,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逐步向大專、本科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