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十四年(726年)臘月除夕夜,東都洛陽城內熱鬧非凡,驅儺大隊載歌載舞、吹拉彈唱,浩浩蕩蕩、擠擠攘攘地沿著坊外大街由城南向西北皇城而去。各坊內家家戶戶院中都點著“庭燎”,火堆旁人影綽綽,熱鬧十分,大人們宴後載歌載舞、吹拉彈唱,孩童則爭先恐後地向火堆裏扔竹節,劈裏啪啦地濺出陣陣金紅火花。

子時將至,爆竹聲漸大起來,城中鍾鼓齊鳴,就在這辭舊迎新的一刻,皇城西南隅的上陽宮別殿上空忽然有一道金紅光芒竟天,直衝霄漢,透過宮牆和皇城,洛陽城在此一瞬間亮如白晝。

再大規模的“庭燎”也燒不出這衝天光芒,這天降異象不僅在城中引起了騷動圍觀,連在九州池宴上守歲的李隆基和武惠妃等人也被驚動了。陝王李嗣生若有所感地向西南方向望了一眼,高力士早下去查看了紅光來由,不多時便得了確切消息,是陝王宮內張氏生子時,忽然赤光大作。

這紅光竟天本該是大福吉兆,但宴席上的眾皇親宗室卻是神色各異,不約而同想起了數十年前的禁宮紅雲案:鹹亨元年(670年),高宗妃子劉氏生子李夕時,禁宮為紅雲籠罩。時高宗病重,命仙師占卜吉凶,卜卦顯示宮中生有妖孽,欲亂中華。高宗深信其言,遂賜死了劉妃及李夕。武後亂政豈止是當日起?妖孽卦象說的恐怕也並非紅雲,但有此案例在前,往常貫拍馬屁的也都不敢了。

其實那紅雲案還有個不為人知的後續:高宗下令處死妖孽時,睿宗李旦因感激劉妃恩德,便冒險將李夕救出,連夜送上少林。十四年後睿宗繼位,李夕卻已對皇家再無所戀,一心向佛。加之當初行事也極其隱秘,因而即便是皇親宗室也大多不知道,少林達摩堂首座玄正大師竟是當今陛下的皇叔。

座上呂洞賓掐指一算,眼中極罕見地流露出一絲疑惑,又極快地轉為神棍笑容,拂塵輕甩,向李隆基笑道:“恭賀陛下喜得麟兒,赤光吉兆,天佑大唐。”

純陽子呂祖算是半個神仙,連陛下都對之敬重萬分。此言一出,宴席立刻熱鬧了起來,眾人好聽話不要錢似得往上捅詞兒。李隆基此時正值壯年,且當今天下太平、穀不生蟲,盛世比太宗之治有過之而無不及,自覺得那些馬屁之詞並非誇大,他本也就當得起,於是更加自信滿滿、意氣風發,將這一年中廣西獠族部落據賓橫二州起事、正副相國水火不融、四弟岐王李範病逝、欲立武惠妃為後卻受阻等等不快之事通通忘在了腦後。

高力士見他心中高興,適時笑道,自己方才去上陽宮看時,那小皇孫是如何安靜乖巧、玉雪可愛。李隆基更加高興,在次日的元日大朝會上,還等不及相國張說誦讀完那晦澀拗口、昏昏欲睡的賀年駢文,便下旨為此子賜名為倓,封建寧王,又徙封其父李嗣生為忠王,改名為浚,遙領朔方節度使。

李隆基是政變出身,對兵變、結黨之流極為敏感,諸王自幼在內侍帶著監視意味的照顧下長大,連住所都限製了長安的十王宅、洛陽的上陽宮,即便是太子也不可私下結交大臣,實權更是少有。如今這遙領的節度使雖說並不出閣受命處理軍務,但卻是個與軍鎮上的將領光明正大地建立聯係的途徑,正是皇子難得的入仕機會。

忠王李浚在李隆基的十多名兒子之間一直默默無聞,其母楊貴嬪並不受寵,又常年多病,而皇子中有太子李鴻和最受寵的武惠妃之子壽王李清,再不濟也是聰明伶俐的棣王或永王,李浚的出鏡率向來少得可憐。但他的兒子運卻極好,長子李俶是玄宗的皇長孫,次子李倓又是生帶吉兆,而父以子貴,玄宗令其遙領方鎮軍務,又有意令其下地方曆練,忠王勢力異軍突起,也令朝野勢力因此更加複雜。

民間百姓不知朝堂風雲,他們隻聽聞純陽宮的呂神仙說了昨日是天降吉兆、赤光化龍,便將這個剛出生便被賜名封王的嬰孩傳得神乎其神。而恰好趕在李倓滿月宴上抵達洛陽的兩封捷報——虢國公楊思勖於西南大敗賓橫叛軍,俘首領梁大海等三千餘人,斬首兩萬,積屍為京觀;河西節度使王君葵大敗吐蕃大將悉諾羅,唐軍占領大非洲,並渡冰至青海西,獲其輜重羊馬數以萬計——更加令人確認了建寧王的福星身份。李隆基尤其高興,特別是吐蕃一戰的大勝,開戰前張說等人的苦口婆心潑冷水還曆曆在目,又是王君葵有勇無謀、又是冬季高原不宜作戰,如今勝了,才證明了他才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