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彌補了公益事業建設資金的不足
免征農業稅以後,原來由鄉村承擔的一些公益事業失去了財力的保障,有限的村級轉移支付資金對於村級公益事業而言屬於杯水車薪、捉襟見肘。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覆蓋了目前財政支農資金沒有涉及和欠缺投入的小型水利、人畜飲水、村內道路、公共文化體育、環境衛生等公益事業項目,突出了農村事業的公益性,填補了各級政府對村級小型公益設施投入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公益事業資金不足的問題,及時解決了群眾一家一戶想辦卻辦不了的最緊迫、最現實的困難。
(四)加強了基層民主建設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均由村民民主決策,按民主程序辦事,實現農民群眾自己當家作主,激發了群眾謀劃公益事業項目、參與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村民養成了參與民主議事的習慣,珍惜自身的民主權利。通過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村民自己的事自己議、自己管、自己建,激發了農民的民主意識,把農村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自我服務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形成了“人人議建設、戶戶參建設、村村比建設”的可喜局麵,把農村政治文明建設推上了新的台階。
(五)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一事一議項目實施過程中,村民自主選擇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項目,有一事一議項目的村,鄉村幹部經常與農民群眾一起搞規劃、議項目、謀發展,拉近了鄉村幹部與群眾的距離,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尤其是農村基層幹部帶頭示範,以身作則,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使基層幹部贏得了尊重。一事一議的過程,就是農村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不斷增強的過程,鍛煉了鄉村幹部的領導組織協調能力,增強了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六)促進了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通過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徹底改變了農民“等、靠、要”的思維方法和行為習慣,變“要我幹”為“我要幹”,農民自我發展的意識明顯增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通過創新模式,資源整合,示範帶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綜合效益,全麵提高了一事一議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村內道路實現硬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提升了農民生產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民群眾親切的稱”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為“農民自己”的項目。
(七)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通過一事一議項目的實施,有效地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有效地貫徹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為公共財政覆蓋農村開辟了新渠道,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流入農村,促進了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形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當前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資的主渠道作用,提升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參與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
(八)提升了財政人員綜合素質
一事一議工作要求牢固樹立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思想,助推了財政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一是學習氛圍明顯提升。一事一議工作內容涉及農村公益事業的很多方麵,需要財政人員不斷學習,了解和掌握基本政策和相關行業知識,才能真正有效開展工作。二是管理水平明顯提升。一事一議公益事業建設要與財政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管理,強化監督,確保資金安全,提高資金效益。三是服務效能明顯提升。一事一議工作要認真組織、穩步實施,保證項目落到實處、發揮實效,促進了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四是廉政意識明顯提升。“一事一議”工作通過明確崗位職責權限,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大公開內容,不斷增強廉政意識。
三、項目縮影:一事一議解民憂、惠民生、暖民心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一項重大製度創新。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民增加了收入,給農村帶來很大的變化,“飲水難、行路難、環境差”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老百姓得到了很多實惠。“樂在心裏、喜上眉梢”,廣大農村處處洋溢著生產發展、生活改變、村貌改觀、民心改變的新氣象。
吃水莫忘打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