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
論苑
作者:李健
1 農機服務產業化的基本內涵
農機服務產業化就是為適應農業生產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國家各經濟技術部門、合作組織或個人為農業再生產提供信息、科技、管理、文化、法律、物資、資金等農機服務的經濟活動,是相對獨立的“第三產業”。服務的主體是國家經濟技術部門、鄉鎮合作經濟組織及個體勞動者,服務的對象是農業生產者,服務的內容包括知識形態的勞動服務和實物形態的物化勞動服務,服務的領域包括農業再生產的各個環節,服務的實質是把知識形態的科研成果運用到農機應用中去,使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有效地推動農業機械化進程。
2 農機服務產業的發展現狀
拖拉機被認為是農業機械化最基本的標誌。20世紀70年代末,發達國家一台平均承擔耕地不到30hm2,發展中國家則為300hm2。70年代後,拖拉機的大型化、通用化以及農業工作機具的性能和質量的不斷提高,加上聯合收割機、載重汽車的廣泛應用,整地、播種、中耕、收割、裝運、烘幹等都實現了高效率的機械作業,穀物收割機由寓收割、打捆機、脫粒機於一體的聯合收割機連續作業所取代,且電子監視、自動控製應用於農業。隨著農業生產的集中化、專業化、經營一體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迅速發展,農機科研、教育、推廣、信息、信貸服務體係應運而生,為農機服務產業化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然而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是農村經濟增長不快。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民增收緩慢,農村的農機購買力小,一次性較多的資金投入困難;二是農機及其他配件的製造加工、經營銷售、使用維修,零星散打,力單勢薄,缺乏雄厚基礎的龍頭企業帶動;三是先進、適用型農機具較少,加上在政策引導、資金投入、技術推廣、經營服務等方麵促進乏力,所謂“有錢養兵,無錢打仗”。因此農機服務產業化尚處雛形,在艱難的探索中發展。
3 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
(1)農機服務產業化發展有著深厚的思想組織基礎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進入戰略機遇期。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水平取決於農業現代化的進展,隨著農村經濟的繁榮和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機服務產業大有可為。農業機械化必須有農機服務產業提供支撐。農機市場化、產業化和全球化,農機新技術的引進開發、農機社會服務體係的完善,農業、農村、農民對農機產品、農機服務的需求,為農機服務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組織基礎。
(2)農機服務產業化發展有著強大的政策法律基礎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條件的地區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給農業機械化、農機服務產業化增添新的活力。中央1號文件明確規定:“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一定補貼”。大大激發了農民及農機從業人員的熱情,拉動農機服務產業化的新需求。尤其是《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頒布實施,為推進農機化進程,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法律基礎和保障。
(3)農機服務產業化發展有著現實的經濟社會基礎從農業發展看,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業產業手段要實現工廠化、信息化、自動化,農產品要實現標準化、無公害化,農民要實現職業化。在這一過程中,農業機械化、農機服務產業化將始終會伴隨著農業科技進步而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從農村發展來看,首先,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農村二、三產業將大規模發展,尤其是農產品加工業的蓬勃興起,對機械化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其次,年輕人外出打工,農村就剩下50歲以上的勞動力,“老年農業”的要求,田間作業從頭到尾都要機械化、農機服務的全程化、組織化;再次,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能使更多的勞動力從事其他產業的工作,增加農民收入。從農民收入的現狀看,農民生活水平得到較大的提高,種糧大戶大量湧現,糧食生產企業化、規模化,種糧效益有新的提高,新一代農業機械化、農機服務化也有了新需求。從農機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看,農機服務產業化必須與農村社會化服務相適應,優勢農產晶生產、精深加工,可靠性、適應性的農機產品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農機利用率、農機服務水平的提高,對農機服務產業化有著極大促進和推動。
(作者單位吉林省榆樹市育民鄉農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