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強法製宣傳和黨風廉政建設。一是加大對農村幹部和財務人員的法製教育力度。定期開展“三資”管理、法律法規知識培訓,提高村幹部和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使他們切實做到按章辦事。二是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引導廣大農村幹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為政清廉、秉公辦事。三是加大職務犯罪的查處力度,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嚴懲違法犯罪分子,堅決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3)全麵推行集體資產、資源出讓出租公開招標和拍賣製度,防止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租賃承包、產權轉讓等交易活動中出現腐敗問題。一是要認真組織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明確集體資產的歸屬,科學評估確認資產價值,建立起台賬,如實登記和反映集體經濟組織賬內外資產的數量、價值及其變動情況。二是集體的土地、山林山權、企業、設備、鋪麵、場地等資源性資產出租或承包,出租或承包方案必須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三是集體建設項目、購置大型或大批設備必須公開招標。
4)探索村組集體資產股份合作製改革。以村經濟合作社為載體,按照“依法、自願、民主、公正”的原則,把村集體資產量化到人,明晰產權,強化管理。
5)加強對財務公開的指導和監督。村務公開是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群眾民主監督的有效途徑,應從健全村務公開製度、豐富和拓展公開內容、規範公開形式和程序人手,規範和完善村務公開工作,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6)認真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審計作為一種財務監督的有效手段,在糾錯防弊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農經管理部門應加大對村級財務審計監督力度。具體來說,一是抓“三筆會簽”製度的落實。鄉鎮農村財務管理辦公室從嚴把關,嚴禁不符合規定程序和財經製度要求的單據人賬,防止民主理財活動流於形式。二是抓資金的監督管理。對村級資金實行一個“漏鬥向下”的管理模式,使村級資金的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監督權“四權”分離,從而達到有效管住源頭,防止產生新債的目的。三是抓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認真落實村幹部離任審計、任期責任審計和責任追究製度,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村、重點問題開展專項審計,對村委會換屆後,村幹部任期責任進行重點審計,並將審計結果及時向群眾公開。
7)加大對村於部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要從三方麵人手,加強監督檢查,深入查糾村幹部在農村“三資”管理中出現的各種不廉潔行為。一是通過日常檢查來查糾不廉行為。要注意結合村務財務公開、“三資”委托管理監督等情況,及時發現和查糾“三資”管理方麵存在的問題。二是通過專項檢查和經濟責任審計來查糾不廉行為。要定期進行村級“三資”管理檢查考核,對某一階段、某個村群眾有反映的問題,要組織專項檢查,及時糾正。三是通過查辦案件來查糾不廉行為。對村幹部的違法違紀行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能姑息手軟,認真發揮案件查辦工作對村幹部的震懾和警示作用。
8)重視抓好村幹部的教育培訓。抓好村級“三資”管理,村幹部是第一責任主體,他們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村級“三資”管理工作的好壞。要著重抓好以下兩個方麵:一是抓業務培訓。要把村幹部,尤其是村主要幹部的培訓計劃納人幹部教育的總體安排,每年安排一段時間,分專題進行培訓。要緊密結合農村實際,通過以會代訓、跟班上崗、專題輔導等途徑,著力加強對新任村幹部、農村財務人員、財務監督小組成員和村民代表的培訓。二是抓防範和提醒教育。要結合近年來村幹部財務管理方麵違法違紀問題的特點和性質,設計‘載體,精心組織,通過案例分析、以案說紀、以案說法、組織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等途徑,開展警示教育。做到監督於事前,防患於未然。
9)提高農村財務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三資”管理是一項政策性和業務性很強的工作,是農村工作中較為重要的一項,無論代理會計還是報賬員,既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還要有較強的政治觀念和職業道德水平。相關部門應該嚴格財務會計人員的任免程序,向農村引進高學曆的人才。財會人員一般不要隨意變動。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太平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