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村級“三資”問題探究(1 / 2)

村級“三資”問題探究

論苑

作者:李政

1 加強村級“三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在村級組織的各項工作中,“三資”管理問題是廣大農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是“三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村級“三資”管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大計。因此,加強和完善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對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村級組織是黨和國家開展農村工作的最基層單位,村級“三資”管理的狀況如何,不僅直接關係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還影響著農村經濟的正常發展和社會大局的穩定,同時也涉及農村基層政權的鞏固問題。廣大農民群眾如果體會到了黨的政策所帶來的好處,就會擁護黨的領導,這樣可以使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更加牢固。

2 當前村級“三資”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領導幹部不夠重視。部分村幹部對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思想上存在著“重形式和指標、輕實效”的片麵認識,擔心加強“三資”管理不利於搞活農村經濟,不利於靈活地調動資金,影響自己對資金的使用權限和工作政績,因而導致財務會計人員也疏於重視,使農村的“三資”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2)非生產性開支過大。目前大部分村組非生產性支出數額所占比重都比較大,村幹部的報酬、招待費用和餐飲費用等數額支出過大,導致群眾存在較大意見。雖然隨著近幾年來零招待製度的實行對這種現象有所製約,但也有一些村巧立名目、轉移招待費,逃避監督。

3)資產資源管理較亂。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家底不清,責任不明,主體不透明,發包不規範等等,也沒有盤點清查製度,資產、資源的管理使用、處置缺乏規範的製度和程序,隨意性大。個別村在資產和資源的承包、租賃、出讓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錢權交易等現象。

4)原始單據不正規、齊全,手續不完善。村級經濟活動因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使得村級的原始單據不規範。村級支出原始憑證中正式的稅務發票較少,大多都是一些形狀各異、字跡潦草、簽章不全、內容都不完整的白條。特別是基建項目的原始憑證,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的支出僅僅用一張“白頭收據”人賬,連基本的工程結算單、工程協議都沒有,真假難辨,漏洞較多。

5)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沒有建立台賬,造成集體資產賬實不符,大多數未作登記。

6)一些地方的部分村幹部置民主理財不顧,由少數人甚至個別人說了算,導致集體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因此,一些地方出現了農村幹部肆意揮霍浪費集體資產、貪汙挪用集體資金等腐敗現象,引起基層群眾的不滿,造成幹群關係緊張,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7)財務製度執行不力。近些年來,農村涉及財務管理的違法亂紀案件增多,財務製度執行不力甚至在個別地方村組形同虛設;村幹部直接經手現金收支,真正的會計成了“汜賬員”,出納成了票據“包管員”;多數村的開支白條較多,給財務製度的執行和規範造成了很大的混亂和隱患;一些村幹部在選拔財會人員上更是任人唯親,使不具備崗位條件的人成為財會人員。

8)農村集體經濟合同不規範的問題比較突出。有些村組集體資產發包、轉讓和租賃收入公開透明不夠,管理不規範;有些經濟合同在簽訂之前沒有履行法定的民主決策程序或者沒有進行必要的市場調研;有些經濟合同內容條款不全麵,標的數量、質量不真實、不準確,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不明確;有些集體經濟組織對經濟合同疏於管理,致使合同履約率低,不良債權增加;有些在合同簽訂之後,擅自再簽訂補充協議,沒有經過相應的民主監督和公開程序。

3加強村級“三資”規範化管理的對策

1)領導幹部要加強重視。各級政府應建立農村資產資金資源管理及村務公開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農村資產資金資源管理及村務公開的領導。農業、監察、國土、財政、審計等部門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職,認真履行農村資產資金資源管理及村務公開的指導和監督職責。鄉(鎮)黨委、政府要把農村資產資金資源管理及村務公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通過學習、宣傳和教育使各級領導幹部和村民充分認識到加強農村資產資金資源管理及村務公開,對加強民主監督、村民自治,保障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幹群關係的重要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