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

作者:王罄妍

一直希望跳出細節從而專注於戰略和管理的李星亮曆經多次波折,最終通過一次“有心機”的選擇完成了職業轉型。

“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的模樣,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我有過夢想……”《老男孩》裏的經典歌詞是對現實最精湛的寫照。對此,近些年一直尋求轉型的亞旗技術服務集團CFO李星亮非常讚同,“人生是需要經營的,我們每個人都有N種人生,卻隻有一個選擇。過去的選擇是在成就今天的自己。”而他表示,我們要在普通人中脫穎而出,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讓人生美輪美奐。

有“心機”的選擇

亞旗集團是一家國內領先的質量檢驗、審核和認證機構,主要為製造商、零售商、批發商提供第三方質量控製服務,客戶包括著名的微軟、蘋果、惠普、戴爾等多家公司。2009年已經獲得風險資金注入的亞旗集團正積聚力量準備大肆擴張,當時尚在分眾傳媒任職的李星亮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從技術分析向管理轉換的絕佳機會,遂在獵頭的撮合之下加入亞旗集團擔任CFO。

這已經是李星亮決定轉型後跳槽的第三家公司。早年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畢業並拿到德州大學MBA證書的李星亮選擇將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作為職業生涯的第一份工作。

在當時國內高級人才極其稀缺的環境下,擁有高學曆和海歸雙重身份的李星亮其實擁有很多的選擇權。“當時隻有一個想法,在普華永道將所學的東西學以致用,將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製、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全球擴張及私有化等各個環節熟練掌握。這裏能給員工提供培訓和轉崗的機會,工作流程又非常專業、嚴謹。按慣例,頭兩年主要做最基礎的工作,第三年就可以負責‘薩班斯法案’,第五年則開始帶團隊。”

與規劃一致,李星亮在普華永道順利走過了五年。在此過程中,李星亮接觸到各行各業的公司,並逐漸發現自己對商業的濃厚興趣。作為職業發展的關鍵點,李星亮開始思考轉型,並在不久之後加入香港一家電信公司擔任財務總監。

從會計師事務所到實體企業,李星亮覺得其樂無窮。原因在於,外部審計主要是對公司過去一定時期的財務收支進行分析和評價,而企業財務更多的是先設想後執行,比如預算管理、資金管理、風險控製。“而且市場總是風雲變幻,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工作內容不像外部審計那樣受限。”

當然其中受挑戰的程度也在提升,但是李星亮卻很享受這種狀態。在電信公司擔任財務總監期間,李星亮主管財務報告、稅務籌劃和搭建內控體係,並幫助公司從GEM(創業板)成功轉至港交所主板。

“總體而言,工作內容還是偏重技術。”在工作內容逐漸循規蹈矩回歸正常狀態時,不甘寂寞的李星亮再次盤算轉型。與此同時,他開始攻讀CIMA(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證書),接觸戰略管理、發展規劃,相對於局部的財務管理,視野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這促使李星亮對管理整個企業的野心愈加勃發。

在電信運營商和網絡運營商重組的大背景下,李星亮開始了新的征途,於2006年加入分眾傳媒擔任財務副總監。當時剛剛於2005年登陸納斯達克的分眾傳媒正麵臨內控和財務管理建設的雙重壓力,這使得本來希望跳脫細節管理從而專注於戰略和管理的李星亮多少有些失望,因為他在分眾傳媒的工作仍然以財務分析等技術類內容為主。2009年李星亮帶著遺憾離開了分眾傳媒。

應該說亞旗集團成為李星亮一個有“心機”的選擇。在尋求轉型的過程中,李星亮已經意識到,民營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浪潮將再次來臨,而且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那麼如果順應潮流,選擇增長強且有潛力的企業,將會實現自己管理決策的夢想。“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步選擇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選擇那些能幫助自己往高處走的平台,夢想就會無限接近。”眾裏尋他千百度,李星亮來到了亞旗集團。

角色轉換之惑

如何跳出數字幾乎是所有財務人員都麵臨的一個問題,“從財務數據、績效評估等數字堆裏跳出來做管理實屬不易。一般財務人員遇到數據,頭腦裏第一反應就是這背後的意義,例如公司的業務狀況、現金流怎麼樣。但一遇到人的問題,就很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