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問題也著實困擾了李星亮好長一段時間。當年從會計師事務所到企業財務管理,李星亮也麵臨了角色的轉換。在專業的谘詢公司裏,財務人員隻需對客戶過去的交易和業務進行分析,審核是否符合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US GAAP(美國財務報告準則)。這是從第三方角度對企業各方麵進行理性分析。在企業裏麵,財務人員就“身在其中”,麵臨各種問題,去評估風險,提高資金管理效率。經過幾年磨練,李星亮技術操作愈加熟練,對公司內部的運作也日益熟悉。
李星亮回憶道,最艱難的還是在分眾傳媒工作的三年,不僅工作內容與電信公司無異,而且也沒有上升的空間。時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分眾傳媒的發展跌入低穀,不僅股價連續下挫,業務規模也日趨縮減,開始重組。分眾傳媒業務的銳減,也波及到當時的財務部門,雙重遇阻讓李星亮有些失意。
但在分眾傳媒工作的幾年裏,李星亮逐漸意識到,溝通能力很重要。他解釋說,財務人員往往醉心於數字,隻要呈現工作結果就可以。這種自我封閉的思維方式阻礙了他們與其他部門員工的溝通,特別是與上級領導的溝通。長此以往,就真的會成為公司的“蟻族”。他舉例表示,一般CFO會分管幾個財務總監,分別負責財務管理、風險控製、投融資等。但如果CFO離職,隻有管理和溝通都非常出色的財務總監將會接任CFO。
李星亮坦言,從技術分析到管理的轉型,溝通能力是阻礙其發展的罪魁禍首。“對於CFO而言,涉及多個主要的溝通對象。特別是CEO和公司各部門主管。有人曾將CEO與CFO的關係比喻成‘發動機和刹車’,原因在於老板應有雄心壯誌,給企業描繪發展藍圖,而CFO必須在關鍵時刻踩刹車,保證公司平穩向上發展。因此CFO需從服從角色向合作者轉變,特別麵臨重大決策時,CFO要頂住壓力將不同意見提出來,用量化的數據分析給CEO提供決策依據。”
“工作的前五年都按計劃達到目標,轉型後的五年,我一直希望做全方位的CFO,不僅僅是會計記賬,更重要的是公司發展策略的分析量化、收購兼並等,進入決策的第一陣營,製定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為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獻計獻策。”李星亮對過去曲折的五年很坦然。如今身為亞旗集團的CFO,李星亮已經逐步克服了管理角色的轉換,從公司的全局出發,蛻變成一個全方位的管理者。
如何脫穎而出
在過去的失意期間,李星亮總結出一套在職場脫穎而出的金字塔理論,共分為夢想、戰略、目標、方法四層。他認為,職場人士應根據未來的自己,將夢想細化成各種戰略,類似公司的發展戰略,然後分解成各個目標,最後找出實現目標的方法執行。“在這一過程中,財務人員需根據外界環境不斷調整,但要堅守三個關鍵因素。”
首先,財務人員的發展關鍵因素是“守住底線”,講誠信,在財務管理方麵規範操作,不做假賬,合法合規的進行稅務籌劃。
其次,與客戶、供應商、投資者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這同時也是公司得以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一旦失信於人,對公司的負麵影響將無法預估,再尋找供應商就會付出高額的成本代價。當然這樣的公司是無法做大的,隻能在夾縫中生存。”
第三,自我推銷能力一定要強。“這需要主動與領導、下級溝通,讓領導發現自己的才能,讓員工信服自己。過去悶著頭做事的思維方式應該轉變,擁有專業能力、搭建商業模型、掌握業務流程這些涉及技能的方麵雖然很重要,但是溝通更重要。”
曆經職場轉型之煉的李星亮認為“熟能生巧”,財務人員隻要實踐,經驗慢慢就會越來越豐厚。反而三點“軟技能”是不容易達到的,但若脫穎而出後自然職業生涯就“步步高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