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大戰略阻擊通張(2 / 2)

由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含量較高,市場渠道較新,管理要求較為普通,而政府支持力度較大,因此對於企業現行的市場規模、資金實力、市場控製力和渠道係統要求不高。從戰略預期的效果來看。一旦成功往往能夠取得傳統市場中需要多年積累才能達到的市場目標,資本快速積累,企業知名度迅整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和企業核心競爭力都將出現明顯的改善。

但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壁壘較高,且技術具有替代性和“贏者通吃”的特點,企業的經營風險很大,在經營中一方麵要注意產品差異化戰略的運用。另一方麵要集中力量在技術研發和技術應用上實現突破,取得市場先機。

戰略四:創新生產組織,嚐試循環經濟

企業規模要求:★★★

市場控製能力:★★★

戰略預期效果:★★★★

企業經營風險:☆☆☆

創新企業生產組織是指根據企業目前生產設備和生產組織的特點,根據新的產業發展和企業經營要求,重新構建企業的生產組織模式。選擇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或環境修複等新的生產組織模式以獲取國家政策對企業的支持,並支持企業在現行競爭優勢中納入新的壟斷優勢。嚐試突破國家在終端價格上的約束。實施這一戰略的企業應具有中型生產規模,具備一定的市場控製能力,能夠獲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從戰略的效果看。一方麵可以通過新的生產組織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另一方麵則可以利用新的生產組織模式的特點獲得國家在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環境修複等領域的政策支持,如在循環經濟領域,可以享受財政補貼、獎勵和“三免三減半”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戰略五:內化成本,提高生產率

企業規模要求:★★★

市場控製能力:★★★

戰略預期效果:★★★

企業經營風險:☆☆☆

麵對原材料、勞工成本和中間產品成本的不斷上升,企業要降低自身的生產和運營成本,從而依靠企業自身的發展來消化成本的上漲,保持生產經營和利潤狀況的穩定。並取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和新競爭優勢。這一戰略對企業的規模要求不高,但需要企業具有較強的融資能力和市場控製能力,占有差異化的市場,以避免行業產能過剩的擠壓。

從戰略效果看,由於受到產品替代性和市場交叉等因素的影響,雖然可以在短期內抵消掉一部分成本壓力,但隨著行業技術革新、產品創新等因素的發展,增加的生產能力也成為企業轉型和技術改造的沉重負擔,所以存在短期效果較好,而中長期效果衰退的情況。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存在著相類似的情況,短期內由於企業擴張完全集中為原主業的生產能力擴大,不存在技術、管理和渠道等方麵的限製。所以風險較小。但在中長期,由於技術進步、產品創新、消費者偏好變化等原因,高沉沒成本下的企業經營風險上升很快,總體判斷戰略風險為中等。

戰略六:展示優勢,獲得財稅、金融與產業政策支持

企業規模要求:★

市場控製能力:★★

戰略預期效果:★★★

企業經營風險:☆☆

這一戰略適用於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具有吸納勞動力就業,推進技術創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的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麵,由於中小企業數量龐大,良莠混雜,政府管理部門和金融部門難以在短期內有效掌握企業的信息,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和管理缺失。中小企業應積極與行業協會和政府主管部門溝通,主動展示自身的優勢,宣傳企業的社會意義和價值,以獲得政府的財政、稅收、金融和產業政策的直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