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大戰略阻擊通張(1 / 2)

運營

作者:袁躍

轉型是企業迎擊通脹的標誌。從分散到凝聚。從低端到高端,從國內到全球,需要企業洞察宏觀、布局微觀。

“隨著日本核輻射的泄漏和利比亞局勢的動蕩,我國的通貨膨脹形勢仍將嚴峻,預期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仍將保持‘積極穩健’的基本架構。國家發改委大範圍約談食品和日用品生產企業,進行價格方麵的直接窗口指導。迎擊通脹企業生產經營怎麼才能放開拳腳?這就需要了解宏觀政策,瞄準戰略,智擒通脹。”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科研組織處張鵬為企業提出了“智擒”通脹的六大戰略。

戰略一:延伸產業鏈,實施前向一體化

企業規模要求:★★★★★

市場控製能力:★★

戰略預期效果:★★★★

企業經營風險:☆☆

這一戰略適用於具有較大市場規模、實力雄厚的企業,但市場控製能力較弱,企業難以控製供應鏈對自身的價格衝擊,也難以將成本有效地轉移到銷售渠道中去。為避免供應鏈和銷售渠道的雙向擠壓,企業可以借助自身優勢,向產業鏈前端延伸,一方麵穩定原材料供給,另一方麵可以將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價格上漲內部化,在避免價格過度波動風險的同時,獲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收益,預期效果較好。

從企業經營風險上看,由於屬於產業鏈的縱向延伸,產業跨度不大,技術壁壘、政策壁壘、管理壁壘和文化壁壘都處於可控製的區間,產業鏈上下遊連接緊密,盡管在延伸初期會形成一定的資金壓力,但總體上資金風險不大。企業的風險主要集中為行業的係統性風險。特別是對具有專用性資產的前向延伸。往往會導致產業鏈風險過度集中的情況。

戰略二:多元化擴張,向終端寬鬆產業轉移

企業規模要求:★★★★★

市場控製能力:★★★★

戰略預期效果:★★★

企業經營風險:☆☆

這一戰略適用於規模較大的企業,具有較雄厚的資金實力,並擁有相對可靠的融資渠道,可以支持企業進行多元化拓展,並通過主業承擔較長一段時間內缺乏有效盈利的情況。由於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要求企業具有良好的技術儲備和管理能力,擁有相對可靠的品牌認知和渠道係統,使得多元化以後的新產品可以避免過長時間的市場開發和培育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市場的認可,獲得市場機遇。

從戰略目標上看。企業戰略的主體是將主業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力量嫁接進新拓展的產業和產品,戰略預期效果較好,但受到新產品與主業相差較大等原因的影響,難以像本行業內垂直延伸所帶來的短期效果顯著。

企業經營風險主要來自新產品與主業間的差異和渠道與管理上的兼容性。但由於企業在主業市場上具有較強的控製力,導致企業多元化擴張及多項基礎性目標落空的可能性也不大。

戰略三:調整布局,挺進新興產業

企業規模要求:★★★

市場控製能力:★★

戰略預期效果:★★★★★

企業經營風險:☆☆☆☆

這一戰略對企業規模的要求相對放鬆,具有中型規模的企業就可以在市場經營中采用這一戰略。2010年10月,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征,現階段將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要力爭達到8%左右。並明確將從財稅金融等方麵出台一攬子政策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如建有高新技術企業支持基金、國家科-技創新獎勵,新能源企業“三免三減半”的所得稅製度,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財政補貼或貼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