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5年參加的一次全支隊的軍事比武上,張國良帶領的小分隊尖刀班取得了射擊第一,總分第二的好成績,這也是張國良所在的連隊有史以來得到的最高榮譽。

1989年,又是一屆兵退役,盧偉東和幾個戰士,進到張國良的辦公室,開門就敬禮,還磕頭了三個響頭。嚴苛的訓練讓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每每回憶起這件事張國良都感到莫大的快樂。因為嚴苛,因為正直,張國良成了一位知名的教官,不管哪個兵調來、分到連隊,張國良都一視同仁。

以科學的思想指導基層

在部隊建設中,張國良每月到基層蹲點調研幫建,並在後勤建設等方麵進行了大膽的嚐試和探索,創造了許多充滿活力、富有成就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在幫廚中發現秦皇島直屬大隊二中隊饅頭是用發酵粉做的,就告訴戰士這樣的饅頭既不好吃又不健康,啟發他們做堿麵發酵饅頭,掌握好酸堿度就能做好,戰士們當天就嚐試,結果第二天就做出了又白又香的饅頭,並總結出口嚐生麵法,即味酸堿少、味苦堿大。通過心貼心與戰士零距離接觸,張國良贏得了戰士的信任,這也是上下溝通的一個好渠道,是掌握基層幹部戰士思想動態的好辦法,也是構建和諧軍營、確保部隊安全、和諧、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

與戰士的零距離接觸,還破解了積年難題。直屬大隊二中隊原來住在梯田式的低矮危舊平房,喝的是超標水,執勤崗樓四麵漏風。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積極協調目標單位,先後出資近700萬元新建了中隊營房、連通了三級網,增添了淨化水設備,改造了哨樓,極大地改善了官兵的執勤和生活條件。初到這裏,張國良一直認為這個中隊執勤、生活設施是支隊最好的。但他在與戰士編班執勤中發現,由於執勤目標範圍大,營區距哨位較遠,徒步上下哨途中耗時50分鍾。這樣2個小時的一班哨的實際上達到了將近3個小時。執勤官兵消耗體力較大,尤其是夜間,執勤官兵休息時間得不到保障。為此,張國良與大、中隊幹部找到目標單位主要領導,大家一齊徒步踏查了每個哨位,曆時1小時8分鍾,目標單位領導被中隊官兵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苦執勤感動了,也為部隊黨委機關服務基層的工作作風所打動,當場表示再苦再難也要擠出資金,盡快解決官兵上下哨的交通問題,不久,即購置了執勤運兵車。通過此事,支隊黨委機關堅持士兵第一的原則,促進基層建設不斷創新發展。

警衛保障“以身試法”

2003年時任武警河北總隊秦皇島市支隊支隊長的張國良,為了讓官兵提高警惕,加強戒備,他更是“以身試法”尋找漏洞,在當時引起重大反響。

一天深夜,張國良突然走進了中隊部,這讓正在值班的中隊某執勤指導員劉瑞非常慌張,情急之下問了一句:“支隊長怎麼進來的?”“翻圍牆來的,我走到你跟前了你還問我是怎麼來的,如果我是犯罪分子現在站在你麵前,你還有機會問我麼?”張國良嚴肅的說,“我能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你們中隊的核心部位,犯罪分子同樣可以做到。這說明你們哨兵警惕性差,大門哨隻看大門而不管院牆;內保自警意識淡薄,平時就沒有及時發現薄弱環節,或者是發現了沒有及時整改。”

這種悄無聲息地翻牆越院檢查部隊內勤自保的方法,在中隊引起了一場爭議。有的說他的做法不符合規定,有的說是突然襲擊,純粹是給中隊難堪,也有的認為確實找出了存在的問題。晚飯上中隊幹部都在反思,並及時召開了支委會,就執勤形式認真分析,研究決定:針對支隊長突擊檢查暴露出的問題,在全中隊範圍內進行一次徹底的排查,看還有哪些潛在的隱患沒有發現;在官兵中開展一次內部安全教育整頓,提高每個官兵的安全防範意識。

張國良的這次檢查工作方式,給中隊幹部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大家從此對任何工作都不敢懈怠。從機關到基層每個人心中都繃著一根弦,官兵們都清楚,安全保衛工作不能出半點差錯。

家人的無私奉獻

張國良的妻子韓雪梅是一名人民教師,當初結婚,衝破了很多阻礙,韓雪梅不顧親人的勸說和反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當時最不被人看好、工作生活條件惡劣、整天和犯人打交道的駐守南堡監獄的武警中隊長張國良。結婚的時候,沒有住房,單位的單身宿舍簡單地布置後成了她們的新房,兩床被子、一個暖瓶、兩個行李箱加上一張從庫房裏淘來的舊桌子就成了新婚夫婦的全部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