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宣城經濟開發區 經濟發展的火車頭(2 / 3)

項目投產之日起5年內,就其繳納的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可用部分按前2年100%、第3-5年50%比例給予財政補助,於次年3月集中兌現,專項用於企業技術改造和擴大再生產。前5年投資、產出情況符合投資協議約定的,自第6年起,可就企業環比新增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可用部分按50%比例給予財政補助。

項目受讓土地時依法繳納契稅。按其與固定資產投資補助相對應部分予以財政補助,與固定資產投資補助同期兌現。

對項目建設期間交納的土地使用稅給予等額財政補助,於約定的建設期末1個月內兌現。

項目投產前如租賃廠房生產,約定的建設期內,就其繳納的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可用部分按60%比例給予財政補助,於次年3月集中兌現。

其他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至3000萬元的製造業項目,應租賃標準廠房生產。自約定的運營之日起,連續3年就其繳納的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可用部分按60%比例給予財政補助,於次年3月集中兌現。

免征或全額返還項目建設過程中屬管委會可支配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鼓勵企業集約用地。新建項目整體符合規劃設計條件的,按其建成的多層廠房麵積給予50元/平方米一次性補助,於項目建成驗收後1個月內兌現。企業在原有用地範圍內增資擴建項目的,如前期投資或納稅滿足投資協議約定,可於建成之日起兩年內就稅收增量地方留成部分按100%比例給予補助。

鼓勵企業在開發區組建集團或設立總部。企業集團或總部實繳稅收扣除在區內的生產企業實繳稅收後的地方留成可用部分,連續5年按50%比例給予財政補助,於次年3月集中兌現。

開發區以代招工等多種形式幫助企業解決勞動用工。

鼓勵投資服務業項目

對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項目,參照製造業項目優惠政策供地。自約定的運營之日起,就其繳納的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可用部分按前2年100%、第3——5年50%比例給予財政補助,於次年3月集中兌現。

對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以上的標準廠房建設項目,參照製造業項目優惠政策供地。自約定的運營之日起,就其繳納的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可用部分按前2年100%、第3——5年50%比例給予財政補助,於次年3月集中兌現。

對在開發區注冊成立的金融機構,自約定的運營之日起,連續3年就其繳納的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可用部分按50%比例給予財政補助,於次年3月集中兌現。

對年納稅超100萬元以上的其他服務業項目,自約定的運營之日起,連續3年就超額部分按50%比例給予財政補助,於次年3月集中兌現。

服務業項目在開發區設立集團或總部的,參照製造業項目扶持政策第十款規定給予財政補助。

鼓勵發展“飛地經濟” 重點項目一事一議

鼓勵發達地區地方政府、工業園區、行業協會、大型企業集團與開發區合作共建園區,劃定區域建設“區中園”,發展“飛地經濟”。對國內外知名企業投資項目、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或3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產業配套急需項目、“飛地經濟”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給予更為優惠的扶持政策。

目前這些優惠政策已實施,此前入區的項目,仍按原投資協議,結合原政策兌現。

宣城結碩果 龍年再發力

2011年,在宣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7411”工程(開發建設西擴起步區7平方公裏,建設安置房4000套,新開工100家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翻一番)為抓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動項目建設,紮實做好群眾工作,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初步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堅持以項目為帶動,

強力推進項目建設,不斷提升發展質量

將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核心,跟進項目簽約、推進項目建設、促進項目投產,提高增量,壯大總量,提升質量。2011年1-10月份,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51.6億元,同比增長21.6%,其中規模工業產值34.5億元,增長19.6%;財政收入4.02億元,增長58.4%;進出口總額5615萬美元,增長60.6%,其中出口5025萬美元,增長65%;到位省外資金39.6億元,增長63.4%;到位外資2720.2萬美元,增長40.3%;固定資產投資21.4億元,增長60.1%。

抓好產業承接,著力引進大項目、好項目。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群招商,出台了一係列優惠扶持政策,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稅收貢獻率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截止2011年10月底,累計新簽投資項目9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8個、5億元以上項目5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新簽項目中,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項目共15個,高端裝備製造項目2個,電子信息項目2個,節能環保項目4個,新能源項目1個,新材料項目4個,生物項目1個,新能源汽車項目1個。中鼎產業園、華明飛彩、藍寶石LED襯底、永江光伏、金達利液壓馬達、星倫電動車等一批重點項目落戶開發區。

開展百日會戰,促進項目快建設、早見效。紮實開展了項目建設百日會戰,全麵掀起項目建設大幹快上、加速推進的熱潮。全力促進新上項目開工,指導簽約項目明確開工計劃安排,協助完成項目開工前需要的各種手續,促進新上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今年以來,已舉行了中鼎產業園、華明飛彩、永江光伏、由達新能源等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0場次,開工項目近90個。不斷加快在建項目進度,詳細掌握項目的建設動態,通過約談企業老總、主動深入項目建設一線調研等途徑,協助和指導企業統籌安排各個建設環節,在保證建設質量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縮短建設工期。根據項目類別、區域、建設進度情況,每月至少召開2次以上項目調度會,分片、分園、分類對LED產業園、玉環工業園等在建項目進行了集中調度,要求各業主明確完工期限,督促企業加快進度、縮短工期、盡快投產。積極申報技改重點項目和技術創新項目,鼓勵企業發展高新技術項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狠抓重點工程,實現示範區建設廣拓展、大提升。完善開發區規劃係統,優化西擴新區產業布局。完成《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範區規劃》編製,並著手編製控製性詳規;根據比較優勢,編製了示範區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及製造、LED和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15平方公裏的承接轉移集中區,分別規劃了6平方公裏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和5平方公裏的光電產業園。加快基礎設施項目立項、報批進度,加快西擴區域“十路一橋”工程建設,全麵拉開起步區建設框架,提升產業轉移承載能力。開工建設日新西路等道路,日新路高架橋、日新西路、西城路預計2011年12月底通車。積極推進中鼎產業園、華明低速汽車、新港國際城、LED產業園、光伏產業園項目建設。目前,中鼎產業園、華明飛彩、新港國際城完成規劃方案報審,進入土方平整、施工道路、臨時水電管線建設階段,有的已開始著手建設廠房。LED產業園內12企業大部分主體工程完工,年內3家企業投入生產。5平方公裏光伏產業園項目已布滿,永江光伏、藍寶石襯底等項目開工建設。加速推進宣城商業街和麥莎廣場項目建設,麥莎建材市場已營運,商業街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

堅持以創新為驅動,

持續推進思想解放,不斷完善體製機製

立足實際,著眼長遠,進一步創新思想觀念,完善體製機製,以思想的大解放、體製的大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解放思想,完善發展思路。深刻總結開發區發展經驗,紮實開展了“解放思想、振奮精神、迎難而上、加快發展”大討論活動,進一步明確了開發區的發展定位和工作總體部署,明確提出把開發區打造成承接產業轉移核心區域,建設成為全市經濟建設主戰場和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形成以新型工業為主導、以生產性和生活型服務業為配套的工業新城。實踐證明,通過思想的深入解放、發展的準確定位、工作的科學部署,進一步激發了想發展的熱情、創新了謀發展的思路、凝聚了促發展的合力。

創新機製,激發內生動力。著眼於“小政府、大服務”的運作機製,認真貫徹落實市委9號文件精神,穩步推進管理體製、人事製度、分配製度三項改革,不斷完善行政和服務功能。積極做好飛彩、天湖、金壩三個街道上劃各項準備工作,實行管委會、街道、村(社區)三級管理,將重心下移,不斷激發街道、社區的積極性,構建起統一領導、職權明確、層級負責、重心下移的管理體製,充分調動和發揮基層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崗位管理,對開發區內設(直屬)機構重新進行職能界定、崗位設置和人員定崗,消除職能交叉或缺位,做到崗位職責明確、工作責任到人,杜絕推諉扯皮、人浮於事的弊端。推行分級管理、政企分開的管理製度,初步建立起“實體化管理、企業化運作”的管理模式,在建投公司、希達房產、擔保公司等開發區國有企業,建立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按現代化企業製度、法人製度,實行市場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