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
作者:唐敏
宣城西漢建郡,唐代享盛譽,到明清不衰,一直以來是安徽地區人文文化中心之一。2000年6月,國務院批準撤銷宣城地區、設立宣城市。2001年2月,宣城市正式掛牌成立。這樣一個有著千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在今天愈發熠熠生輝。
進入21世紀,宣城經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工業、服務業、建築業等諸多行業發展迅猛。在宣城西部新城區建立的宣城經濟開發區就是宣城經濟迅猛發展的縮影。
在過去的2011年,宣城經濟開發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碩果。2011年1-10月份,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51.6億元,同比增長21.6%,其中規模工業產值34.5億元,增長19.6%;財政收入4.02億元,增長58.4%;進出口總額5615萬美元,增長60.6%,其中出口5025萬美元,增長65%;到位省外資金39.6億元,增長63.4%;到位外資2720.2萬美元,增長40.3%;固定資產投資21.4億元,增長60.1%。
截止2011年10月底,累計新簽投資項目9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8個、5億元以上項目5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新簽項目中,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項目共15個,高端裝備製造項目2個,電子信息項目2個,節能環保項目4個,新能源項目1個,新材料項目4個,生物項目1個,新能源汽車項目1個。中鼎產業園、華明飛彩、藍寶石LED襯底、永江光伏、金達利液壓馬達、星倫電動車等一批重點項目落戶開發區。
宣城經濟開發區如同拉動宣城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正引領著宣城向著更美好的明天進發。
皖南名城曆史悠久 經濟園區獨樹一幟
在安徽省東南部,皖南山區和長江下遊平原結合的地方有這樣一座美麗的城市——宣城。它與江浙兩省接壤,是東南沿海溝通內地的重要通道。宣城東連天目,南倚黃山,西靠九華,域內襟山帶水,風景絕佳。宣城曆史悠久,人文薈萃,在皖南的地位與皖北重鎮合肥齊名並提,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山水園林城市、曆史文化名城。
自公元前109年設郡以來,宣城就為曆代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輟。範曄、謝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後出守於此,李白、韓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繼來此寓居。眾多的人文遺跡,優美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座古城不僅贏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讚辭。更因謝朓、李白、杜牧等人的歌詠,而享有“宣城自古詩人地”的美譽。
這樣一座風景秀麗、文化厚重的曆史名城,隨著經濟的發展,步入了高速發展的曆史新時期。
宣城經濟開發區位於宣城西部新城區,是1996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並經國務院備案,1997年正式掛牌成立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享有市級行政審批權限。開發區行政管轄麵積169.47平方公裏,規劃總麵積80平方公裏,包括位於主城區西部的核心區和產業承接集中區。其中核心區與市區接壤,規劃麵積17.26平方公裏,目前已基本建成。產業承接集中區總體規劃麵積63平方公裏,起步區13.14平方公裏。
宣城經濟開發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皖贛鐵路、宣杭鐵路交會於市區,318、205國道和蕪宣、宣廣、廣祠高速及數條省道構成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從市區抵達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周邊大中城市的車程都在3小時以內,是長三角地區連接內陸腹地的重要通道。核心區道路框架拉開,路網形成,基本實現“六通一平”。
開發區行使縣級局職能,設立19個服務窗口,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工業項目從入區、注冊、建設到投產等一係列審批許可均可在開發區內辦結。同時,成立了信用擔保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財務和融資方麵的專業化服務。“一切為了企業、為了一切企業、為了企業一切”的理念深入人心,紮根開發區。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衛浴潔具產業、光電產業、新型建材產業等產業是宣城開發區主要的產業類型。
宣城市政府對於宣城開發區的建設也極為重視。2011年12月6日,宣城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高登榜到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調研時就強調,要保持高昂的幹勁,堅定信心,奮發進取,不斷推進開發區做大做強,為宣城加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宣城開發區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宣城這座古老的曆史名城也將煥發新時代的奪目光彩。
優惠政策 完善服務 引鳳求凰
宣城經濟開發區行政管轄麵積169.47平方公裏,規劃總麵積80平方公裏,地處丘陵地帶,有相當數量的非耕地、非林業用地,為宣城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較大的土地空間。2010年,開發區把主攻方向放在開發建設西部新城和產業承接集中區上。產業承接集中區總體規劃麵積63平方公裏,起步區13.14平方公裏。
作為皖南的重鎮,宣城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緊鄰長三角,距合肥、南京、杭州三個省會城市均在200公裏以內,距上海260公裏。205國道、318國道、合蕪杭高速、皖贛鐵路與宣杭鐵路在此交彙。航空運輸十分便利,宣城周邊有六個機場,宣城市區距南京祿口機場115公裏,車程1.5小時以內;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黃山國際機場、合肥駱崗機場均在200公裏以內。此外,南京祿口機場已在宣城設立航站樓。水運主要依托蕪湖港。蕪湖港距宣城僅60公裏,是長江幹線主樞紐港之一。在建的經宣城、過太湖、至上海的蕪申運河將進一步縮短宣城至上海的水運距離,成為華東的第二黃金水道。
目前園區初步形成了四大產業。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現有以安徽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鑫鴻交通工業公司為龍頭的35家生產企業,以生產汽車覆蓋件、衝壓件、汽車模具、汽車密封件等產品為主,是宣城開發區的主導產業之一。光電產業,以乾正光電、生信光電、海威半導體為龍頭的光電產業板塊已初步形成。新型建材產業,以安徽生信鋁業集團、徽鋁集團為龍頭。生信鋁業集團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的熔鑄、擠壓、氧化著色、粉沫噴塗、電泳塗裝、氟碳噴塗、木紋轉印及斷熱冷橋等生產線四十餘條。衛浴潔具產業,以銀河潔具、思丹淋浴等十二戶企業為主的衛浴潔具板塊初具規模。
配套完善 無後顧之憂
為了保證入駐園區的企業能夠順利的生產經營,在開發區核心配套上,也本著為企業服務的宗旨,保證基礎配套建設能夠真正滿足企業的需求。開發區行使縣級局職能,設立19個服務窗口,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工業項目從入區、注冊、建設到投產等一係列審批許可均可在開發區內辦結。
道路方麵:區內道路寬30——60米,道路兩側均設綠化帶。核心區基本建成八縱六橫的道路網。
供電:來自華東電網,電壓穩定。開發區內有220千伏變電站一座、110千伏變電站2座,容量411.5MVA。
供氣:擁有川氣東輸的分出口和天然氣三級門站,年供氣指標為4.8億立方米,現使用不足3000萬立方米,富餘4.5億多立方米,特別適宜用氣大戶企業發展。
供水:水源取自水陽江,水質好。目前依靠開發內第三水廠供水,日供水量10萬立方米。
排水:5萬噸/日的汙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中。其中2.5萬噸/日處理係統已於2009年6月投入運行。
通信:現有7萬路電信電路,60萬線交換容量,光纜城域網光纖入戶,開放各類數據業務,互聯網出口寬帶40G。
勞動力:全市勞動力總數近200萬人,農業富餘勞動力約70萬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40多萬人。用工成本相對較低,普通工人月人均工資在1000元左右。
製定優惠政策 引鳳求凰
為了吸引和服務企業入駐園區,在2011年3月,開發區又進一步修訂了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引資若幹政策(修訂),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境保護要求及開發區發展規劃,經園區核準、備案的投資項目,均可享受政策扶持。具體的優惠政策有:
鼓勵投資製造業項目
對約定達產後納稅水平不低於8萬元/畝·年的製造業項目,受讓土地的,按6.2萬元/畝標準給予定額投資補助,於項目主體工程出正負零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兌現。約定納稅水平更高的,補助標準可適當提高。
項目投產之日起5年內,項目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按3萬元/畝標準追加投資補助,於企業獲得認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兌現。LED項目、光伏項目參照執行。上述補助可合並享受,累計補助金額以11.2萬元/畝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