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風電整機業績集體下滑

2011年年三季報顯示,排名前三甲的整機製造商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各項指標降幅較大。華銳風電營業收入83.9億元,同比減少27.3%,淨利潤9.01億元,同比下降48.51%,每股收益0.45元。華銳風電預計,2011年全年累計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50%以上;金風科技表現更加慘淡,其三季報顯示,公司淨利潤6.15億元,同比下降了59.85%。

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麥維斯塔斯公司也未能幸免。維斯塔斯將其2011年營收預期從最初估測的79億歐元下調至64億歐元,並將其運營利潤率預期值從最初的7%降至4%左右。

2011年11月21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在《中國能源報》發表署名文章《新能源發展探析》,該文引發了業界對風電發展的重新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可以作為2011年風電新聞的頭條,因為文中論述了新能源發展的核心問題,即電力體製改革、電價形成方式、經濟技術特性、新能源發展模式等,為新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

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翻番至8厘/度

2011年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上調銷售電價和上網電價,其中銷售電價全國平均每千瓦時漲3分錢,上網電價對煤電企業上漲每千瓦時2分6,對居民實行階梯電價製度。同時,本次調整還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由現行每千瓦時0.4分錢提高至0.8分錢。

風電轉型 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風電規模迅速增長,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已成為世界第一。在迅猛的擴張速度下,風電產業出現了一係列的問題,如風電開發與電網規劃銜接問題、風電並網與消納問題、風電並網後電力係統穩定運行等。這是因為風電產業擴張太快,原本應該在產業成長中逐步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

目前暴露的種種問題表明,風電大規模高度集中的快速發展模式並非是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因此,要建設風電強國,必須要切實轉變風電發展方式。

首先,要從追求“數量”轉為追求“質量”,更加注重風電發展質量,要製定嚴格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規範。當前風電管理相關部門正從風機設備本身技術先進程度、風電場並網技術和管理水平等方麵提高進入風電產業的技術門檻。在風機設備本身技術方麵,2011年8月初,國家能源局審定通過了18項風電標準,其中就不乏對風電機組製造方麵的技術要求,表明國家對於風電設備製造質量要求更加嚴格和規範。要強調風電開發與電網、其他電源和電力負荷發展的協調性,保持均衡的風電開發節奏。

其次,在關注裝機規模的同時,要更加重視增加風電發電量。風電裝機規模的大小並不能直接表示出風電發展能夠實現的節能減排效果和電量的多少,決定風電發電量的因素主要包括風資源質量、風電場的設計建設水平、風電機組的技術性能、風電機組的可用率、風電“棄風率”等。因此,要提高風電發展質量,必須從單純追求裝機容量向追求風電發電量轉變,這需要風電全產業鏈共同努力,從風資源的勘測、管理到風電場規劃建設,再到風電場運行管理與維護,以及電源結構優化和電網建設,都要同步進行建設和提升。

第三,要積極做好分散式風電、低速風電建設。在距離負荷中心較近、風資源適合的地區開展一定程度的分散式風電開發,分散接入低電壓等級電網,是對我國當前風電開發方式的有益補充。這種風電開發方式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麵:一是分散式風電距離負荷中心近,且容量較小,適宜就地消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需求;二是分散式風電技術對開發、製造和使用低速風電機組、高海拔風電機組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助於拓寬我國風電設備製造領域;三是分散式風電開發有助於實現風電項目的融資多樣化和便捷化;四是靠近負荷中心的分散式風電場有助於帶動當地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