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作者:

2011年是風電轉折年,這不僅體現在風電場大規模脫網等事故高發上,還體現在風電企業業績全麵下滑,更體現在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各種政策的集中、連續出台和重新審視思考上。

其實,風電產業目前麵臨的技術、質量、產能、政策、電力體製等瓶頸在2005年風電產業發展之初就已預測到了,隻是高速的發展暫時掩蓋了這些問題,現在,這些問題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刻,解決好則風電繼續快速發展,解決不好,則會失去發展的內在動力。

對風電來說,“十一五”時期是把比較容易的事幹了,“十二五”時期才是真正要解決難題的時候,並且是根本上的解決,發展模式、電力體製、電價等方麵將會觸動各強勢集團的利益,改革難度可想而知。

風電2011年關鍵詞

2011年5月5日,國家電監會通報了三起風機大規模脫網事故及原因:2011年2月24日,甘肅中電酒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橋西第一風電場因一個開關間隔的電纜頭故障絕緣擊穿,造成三相短路,導致包括這個風電場在內的10座風電場的274台風電機組因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在係統電壓跌落時脫網,引起係列反應,致使本次事故脫網風機達598台, 損失電力占到事故前酒泉地區風電電力的54.4%,造成西北電網主網頻率由事故前的50.034赫茲降至最低49.854赫茲。

此外,2011年4月17日,甘肅瓜州、河北張家口的風機脫網事故均造成了較嚴重的後果。

2011年5月31日,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由其自主研發的中國首台6兆瓦風電機組日前在其江蘇鹽城綜合產業基地正式出產。這是目前中國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

這台機組取名為“華銳風電SL6000係列風力發電機組”,可廣泛應用於陸地、海上、潮間帶各種環境和不同風資源條件的風場。機組葉輪直徑長達128米,增加了掃風麵積,提升了捕風能力,大大提高了風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可適應-45攝氏度的極限溫度,並通過了62.5米/秒的極限風速測試。

《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出台

2011年7月15日,國家能源局與國家海洋局聯合製定並出台了《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細則的出台,旨在進一步完善海上風電建設管理程序,促進海上風電健康有序發展。根據該細則,海上風電規劃應與全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相一致,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島保護規劃以及海洋環境保護規劃。要堅持節約和集約用海原則,編製環境評價篇章,避免對國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等的影響。

國家能源局連發18項風電行業標準

2011年8月5日,國家能源局召開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化工作會議,批準《風力發電機組振動狀態監測導則》等17項能源行業風電標準(2011年第5號公告文件),加上之前發布的《大型風電場並網設計技術規範》,2011年11月份起有18項風電“行標”正式實施。

《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

規範風電規模和速度

2011年8月2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省級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的風電場工程項目,要按照報國家能源局備案後的風電場工程建設規劃和年度開發計劃進行。風電場未按規定程序和條件獲得核準擅自開工建設的,不能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電價補貼,電網企業不接受其並網運行,違規擅自開工建設的項目一經發現,省級以上能源主管部門將責令其停止建設,並依法追求有關責任人責任。

2011年9月29日,湘電風能公告稱:今年以來,由於稀土價格的暴漲,製約了公司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的批量生產,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公司迅速作出了研發電勵磁風力發電機新產品的決定。近日,公司首台電勵磁風力發電機型試驗在國家風力發電機試驗中心獲得成功,各項數據均達到了設計要求,這標誌著公司在風電產業領域又一重大結構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