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裏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譯詩】
悠閑地躺臥南齋,拉開帷簾見明月初上。在它清輝的沐浴下,樹影隨著水波輕輕搖晃,水月的清光映照在窗戶上,不住地徘徊蕩漾。歲月流逝,月亮圓缺不知經過了多少反複;世間幾度蒼桑巨變,它仍然像原來那樣清亮澄瑩。
日夜思念的人嗬,你遠在清江河畔,當此月圓良宵,一定傷感地吟誦思鄉之曲。兩地相隔千山萬水,我們卻共享一個明月的光輝。你遠播的名聲,如同蘭杜吐露的清香,千裏之外也會隨風吹來。
【鑒賞】
同堂弟在南齋望月,從月亮的虛盈有定,聯想人生的聚散,古今世事的變遷;忽然憶及友人也必在月下苦吟,思念之情得到些許慰藉。結尾兩句,別具特色,更讓人覺得雋永清新。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度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譯詩】
給戰馬喝足水喂飽料,渡過秋水開赴邊塞。水寒浸骨,疾風如刀。茫茫沙漠,西沉的夕陽還沒有隱沒,暮色中遠望臨洮朦朦朧朧。昔日長城爭戰頻繁,將士氣慨高昂可歌可泣。從古到今,黃沙滾滾彌漫長城內外,遍地遺骸在荒草叢中處處都有。
【鑒賞】
寫塞外征戰將士的艱辛痛苦,使人感到戰爭的殘酷,心中充滿悲涼。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詩】
寒冷的雨,潑落大地與江水茫茫一片,當我送別友人的時候,隱隱的孤獨徘徊在我心中,別忘了如果親友探問,請轉告,我依然像玉壺一樣高潔。
【鑒賞】
清晨為送友登樓,因為昨夜雨一直下個不停,見到江水更加滿了;並不是辛漸在夜雨中來吳,天明又要離去。千古讓人傳誦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示自己的心將永遠純潔無瑕,請辛漸以此去告慰洛陽的親友。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譯詩】
深閨中的少婦,不知什麼是愁,春日融融,濃妝的她,登上了翠樓,看見條條大路楊柳飄拂,卻突然愁上心頭,悔恨讓丈夫從軍遠行,辜負了大好時光,留下她一人空空。
【鑒賞】
唐代寫閨怨的詩很多,大都寫丈夫被迫從軍的普通婦女的痛苦。這首詩寫的是一個貴婦,因為她所追求的是更大的榮華富貴,生活也非常安逸,所以原來並不知愁。及至看到陌頭的柳色青蔥,盎然春意,才意識到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虛,覺得再打扮也沒有意思,隻剩下自己孤零零地沒有一點快樂了。
春宮怨
——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譯詩】
昨夜春風輕輕,吹開露井邊的桃花,明月高高,照亮未央官的殿堂,是哪個能歌善舞的佳人,又贏得天子的寵幸,賜予華麗的錦袍,天子的愛憐,唯恐她受到春寒的侵襲。
【鑒賞】
用漢武帝新寵愛衛子夫的舊事寫宮怨,當然不僅是寫漢宮。曆代宮闈得幸者少,終身不得皇帝一顧者多,唐玄宗的“三千寵愛在一身”,其他眾多嬪妃的失望心情就皆如此。
題為“宮怨”,但全篇並無怨意,以正襯反,是詩的一種常用方法。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詩】
月亮嗬,永恒的月亮,高高掛在茫茫的夜空,秦朝的明月照耀漢朝的邊關。萬裏征戰的將士啊,至今還未歸來。如果李廣還在人間,決不讓胡馬跨過陰山。
【鑒賞】
歌頌飛將軍李廣的詩,唐詩中常見。漢車騎將軍衛青北伐匈奴,曾至龍城(今蒙古國境內),但李廣並沒有到過。大約因唐時邊患不靖,戰爭又常常失利,以此來感歎現實。全詩雄渾壯闊,音韻鏗鏘,顯得很有氣勢。但將“龍城”“飛將”混為一談,也是詩人的小誤。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詩】
慈母飛針走線,為遊子縫製征衣。臨別時一針一線縫得細密均勻,擔心遊子歸來遲晚,縫製不牢破綻難勘。兒子嗬,怎能報答盡母親養育之恩?就像細微的小草,報答不了,春天陽光給予它的溫暖。
【鑒賞】
以極樸實的語言寫天生的母愛而一直為人所傳誦。全詩淺顯易懂,最後兩句點明母愛的偉大,一個人無論怎麼盡孝都難以報答。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詩】
前看,看不見古之賢君;後望,望不見當今明主。天地之廣闊,時間之悠久;唯有我嗬,孤獨、悲傷、淒涼。想到這寂寞苦悶的境遇,怎麼不催人涕淚橫流。
【鑒賞】
幽州台,又名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大興縣。本詩作於武則天神功元年(697年),詩人當時正在武攸宜軍中,因提出不同的作戰方案,遭到打擊,便登台寫了這首詩。以廣闊的胸襟,慷慨悲涼的情調,感時傷事,吊古悲今,寥寥四句,不假修飾。它的立意、氣勢和思想、感情,好像宣言一樣,千百年來一直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
送陳章甫
——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虯須虎眉仍大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