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譯詩】
四月的南風,吹得田野裏的大麥金光泛黃。棗花還未凋謝,梧桐葉已長得又密又長。早上辭別青山,到日暮黃昏依然還看得見。騎馬出門與友人餞別,青山為伴,坐騎鳴叫,我多麼思念生長的故鄉。
陳侯心胸坦蕩性格豪放,前額寬廣儀表堂堂,滿腹經綸博覽古今,怎肯屈身淪落草野。
他從東門買來佳釀,與我們同飲共醉;心輕飄揚,人世間萬事萬物如同鴻毛。他有時醉臥不知白天黑夜,有時將內心的清高,寄托於碧空中的孤雲。
長河風急浪高,天昏地暗一片,往來的船隻已停止擺渡。鄭國的遊子我還未返家,洛陽的行客你卻望空歎息。你故鄉親朋好友眾多,罷官回去,他們對你不會另眼相待?
【鑒賞】
這是一首送別詩。時陳章甫正被免職回鄉。詩中極力讚美了陳的品格、氣質,充滿了慰藉之情。但沒有一個字寫到離別的愁恨,相反,顯得非常曠達、豪放,可見詩人和陳章甫對於棄職都是完全不在意的,也不作兒女之態。在寫作藝術上,全詩四句一轉韻,但結尾兩句戛然而止,有如祖詠寫《終南望餘雪》,“情盡”便不多著一詞。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
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鬥,
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
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麵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
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譯詩】
可曾見:那荒涼的走馬川上,茫茫的雪海邊,黃沙飛旋,蔽日遮天。才是九月的輪台啊,夜裏已是狂風怒卷。河川裏那鬥大的亂石,被暴風吹得橫行遍野。
匈奴的馬匹正養得體壯膘肥,在這秋高草黃的季節;烽火狼煙裹著敵騎的塵埃飛揚,在金山的西麵就能看見。漢家的大將就要率軍出征了,向著那亂軍出沒的西邊。將軍報國盡忠,通宵鎧甲在身,戰士半夜疾行,隻聞戈矛碰擦聲。寒風撲麵,陣陣疼痛如刀割。
急馳的戰馬披滿雪花,被汗氣融化蒸發,霎時間又在毛皮上凝成了冰茬。在帳幕中起草討敵的檄文,硯中的墨汁也會凍結。敵虜聽到我軍征伐的消息,一定心驚膽顫,可以斷定他們絕不敢與我軍對麵抵抗,讓我們在這車師的西門站立,靜候大軍報捷凱旋。
【鑒賞】
詩中抓住有邊地特征的景物來狀寫環境的艱險,從而更襯托了將士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運用了比喻、誇張等藝術手法,寫得驚心動魄,繪聲繪色,熱情奔放,氣勢昂揚。全詩句句用韻,除開頭兩句外,三句一轉韻,這在七言古詩中也是不多見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詩】
北風呼嘯,席卷大地,白草堅韌也被吹折。仲秋八月的胡地天氣,就已飄飄灑灑降下白雪。仿佛一夜之間,春風忽然而至,漫山遍野綻開了千樹萬樹雪白的梨花。
雪花飄飄飛入珠飾的簾籠,沾濕了輕軟的帳幕。名貴的狐皮袍也難使人暖和,錦織的被子也會令人感到單薄。
凍僵了手指,將軍也拉不開堅硬的角弓,鎧甲冰冷,都護也依然將它披掛穿著。
無邊的大漠沙丘,結成了百丈堅冰,昏暗慘淡的天空,凝聚著萬裏陰雲。在中軍大帳裏擺下酒宴,為返回京師的旅人送行;演奏助興的都是那邊塞特有的琵琶羌笛與胡琴。
暮色沉沉,轅門外正是大雪紛飛;營中的紅旗凍住了,任狂風撕扯也不再翻卷。在這輪台城的東門外,我送你遠行;臨行的時刻啊,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勢回轉,道路盤旋,我已看不見你的身影;隻有那皚皚雪地上,留著你坐騎行走的跡印。
【鑒賞】
營中送別,大雪紛飛,這是一個很特異的典型環境。詩人以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和對實景多層次的描繪,使人感到充滿寒意而又似乎春意盎然。季節的變化無常,是當時西北邊陲的奇景,遠行人正在這樣的環境和氣氛中啟行。詩人送他,一直送到不見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馬蹄印,也常常地嵌在讀者心中。
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