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譯詩】

天下人都喜歡美麗,貌若天仙的西施怎麼會長期不被人注意?早晨還在越溪邊浣紗,夜晚就被選入吳宮成了寵妃。

貧賤時她與一般浣紗女沒有什麼區別,尊貴後才明白自己最不平常。梳妝施粉有婢女服侍,穿衣起居也用不著自己動手。君王的寵愛更使她嬌態萬分,君王愛憐她哪還管什麼是非!

當年同她一道浣紗的同伴,沒有誰能和她同車共榮。奉勸鄰家的女子,不必枉費心機去效顰邀寵。

【鑒賞】

以詠西施為題,實際是比喻一個人縱然有才更還需要機遇。結尾兩句,可以解作姿色是天生的,縱然效顰,並沒有用,也寓示著:她難道就很值得羨慕,你又有什麼必要去學她呢!

洛陽女兒行

——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珠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

羅幃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譯詩】

在洛陽有一位女子,與我家對門居住,她容貌嬌美,正當芳年十五六。她丈夫騎一匹青白相間的駿馬,鞍轡上鑲嵌著珠寶和美玉,侍女端來黃金的盤子,送上烹製精細的鯉魚。宅中那雕梁畫棟的樓閣,一幢幢遙遙相望,紅桃綠柳在屋簷下排列成行。她出行時乘坐七種香木製成的車子,上麵掛著絲織的帷幔,歸來時仆人們舉起華麗的羽扇,把她送回花團錦繡的幕帳。

她丈夫正是少年得誌,有錢有勢輕浮狂放,他性情驕恣奢華鋪張,遠勝過晉朝的石季倫。他親自教授心愛的姬妾練習舞蹈,毫不吝惜地將名貴的珊瑚送給人。他們徹夜歡樂,直到曙光臨窗才熄滅燈火,那片片燈花碎屑飛落在雕花的窗格。她成天嬉戲玩耍,懶得去練習歌曲,打扮得整整齊齊,也隻是坐等薰香把時光消磨。

結交的都是城中的豪門大戶,往來的也盡是貴戚之家。有誰去憐惜啊,那容顏如花似玉的越地女子,出身貧苦微賤,隻能在江邊浣洗棉紗。

【鑒賞】

詩中的“女兒”似是一小家碧玉而驟然成為貴婦人,丈夫則是富有的花花公子。家中的一切都很豪華,但她的生活並不幸福,除了陪丈夫玩樂之外,就隻餘下“妝成隻是熏香坐”的空虛。和浣紗的越女究竟誰可憐?可以不同的角度作迥然不同的理解。詩的主旨是譏喻的。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

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譯詩】

秋日裏,寒山蒼翠更濃鬱,溪水潺潺流淌不停息。我手倚拐杖立柴門外,臨風細聽那晚蟬鳴啼。渡口邊降下落日,村落裏升起炊煙。仿佛又遇到古時的陸通,你酒醉疏狂,在我五柳先生的門前放聲高唱。

【鑒賞】

寫“閑居”時從容瀟灑的生活,用畫家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閑”的意境圖。深秋時節的山林不見蕭瑟,反而更顯蒼翠,秋江也每日都奏著樂聲,表現出眼前的一切是多麼令人愜意。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詩】

大雨剛剛過去,山穀格外空寂。夜晚悄悄來臨,秋涼天氣清新。

明月皎皎,螢光灑滿鬆林。山泉潺潺,清水在石上流淌。竹林傳來陣陣喧鬧,是洗衣女在歸途中嘻笑。蓮葉在水中輕輕搖動,是晚歸的漁舟順流而下。任隨春光消逝芬芳盡,秋色美景仍可挽留人。

【鑒賞】

將山中秋日的黃昏描繪得令人迷戀。王孫是反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詩意,說山居的景色特別誘人。王孫,指詩人自己。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鬆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譯詩】

晚年我獨愛清靜,萬事全不掛在心。自知不能獻良策,何不如返回舊居的山林。鬆林中吹來涼爽的風,我寬解衣帶舒展輕鬆。明月從山間升起,瑩光照著我撥琴弦。你問世間窮通的道理,請聽河浦深處的漁歌。

【鑒賞】

晚年歸隱,自稱對萬事已不關心,恬淡豁達;但從詩裏可以看出來,又並不完全如此。第三、第四句就顯然有點牢騷,可見詩人的心境並未完全超脫。用“漁歌入浦深”來勸慰張少府,也含有自我安慰的心情。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鬆。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譯詩】

不知香積寺在何處,我行走了幾裏山路,終於登上入雲的高峰。

小徑深藏在參天的古木中,看不見行人的蹤跡。深山密林似有晚鍾鳴,回聲蕩漾不知來自何方。山泉流淌碰岩石,潺潺的水聲含嗚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