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通脹哪去了
專欄
作者:趙岩
2013年,美國經濟在漲聲中謝幕,而問題來了:通脹在哪裏?
被稱為“量化寬鬆”、史無前例的貨幣注水後,美國經濟2013年交出了讓人眼紅的成績單,更讓人豔羨的是:如此的好收成,通脹卻始終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HSBC最新報告稱,恐怕是因為通脹被成功的“出口”了,也許更準確的說法是:外圍世界如同美國所享受的複蘇榮光的“宿主”,收獲有代價,隻不過不是自己支付。
美聯儲也生動地教導我們:當全球經濟已經形成一張大網,貨幣戰爭完全不用靠彙率打響,而是可以在本國的貨幣市場打響,而這一仗打得真漂亮。
中國人身處A股窘態,很難不豔羨美股,標普500年內漲幅28.17%,同期上證指數下跌6.75%。
Gluskin Sheff公司的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對美媒評論道,回顧過去60年,標普500指數漲20%以上的次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永遠是正,從無例外。最差都有2%,最高5.4%,均值和中值都是3.8%。
伴隨美國經濟持續性的複蘇,美國股市出現曆史性上漲,股指近期連創新高;而房市也出現曆史最大漲幅。
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最新數據顯示,美國2013年11月份獨棟房屋銷售仍接近2008年來的最高水準。
聯邦住房金融署公布季節性調整後的房價指數,稱2013年10月美國房價同比上漲8.2%,已連續上漲21個月。美國住房市場出現持續複蘇跡象,支撐了美國經濟2014年將穩定增長的預期。
2013年第三季美國房價同比上漲11%,為樓市泡沫破滅以來最大漲幅。市場研究機構RealtyTrac,止贖活動已降至2005年水準。全美不動產協會(NAR)報告還顯示,5月以來成屋銷售年率一直高於500萬戶,為2007年以來最佳。
對於房地產未來走向,經濟學家非常樂觀,普遍認為,美國經濟持續複蘇將創造更多就業,銀行也會逐步放寬貸款要求改善再投資申請不足。
這是一場在本國貨幣市場成功打響的“貨幣戰爭”,和以往政府直接用彙率作戰截然不同,目前看來不但效果驚人,而且更加主動、隱蔽。聯儲祭出了抗擊通縮的名義,但事實上卻是將通脹的風險疏散到了非美國家。目前通脹的波瀾不興,並不代表通脹的禍根沒有像2004年格老政策一樣埋下引線,而2008年引發危機的問題不但沒有消弭反而更加凸顯,7年的經濟危機輪回魔咒幾乎不可避免地出現在視線中,但是這一回的主動權恐怕在美國,而憂慮則在非美,尤其是曾經高舉高打的新興經濟體中。
英國前首相布朗稍早為《金融時報》撰文稱,2008年金融危機起因之一是全球“影子銀行”無限擴張。五年來世界並未汲取教訓,“影子銀行”規模從2008年的59萬億美元擴大到如今的71萬億美元。2009年以來,亞洲銀行負債表擴大速度比全球最大金融機構要快三倍多,其資本金卻隻增加了一半。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署名發表文章提及美聯儲縮減量化寬鬆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不小,金融和貨幣體係的改革首當其衝,刻不容緩。它們利用在國際貨幣體係中的優勢,長期借助“量化寬鬆”轉嫁危機,目前包括印度在內的所謂“脆弱的五國”不過是受害者的代表。
沒錯,它們是美國重建繁榮的宿主,也是一場新危機的宿主,在人類典型的經濟周期中,經濟活躍度就會帶來通脹,而在一個泡沫後的世界,債務高企,低利率會成為去杠杆化的阻礙,這是一盤對所謂新興市場國家兩難的棋局。
作者畢業於北京大學 國際關係學院及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現旅居美國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