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率市場化會來得更猛烈嗎?(1 / 1)

利率市場化會來得更猛烈嗎?

專欄

作者:陳李

中國全麵利率市場化漸行漸近。近期,短期資金價格波動明顯(如錢荒再現),長期資金價格上行,這可能不是偶然現象。對比其他國家的經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將對資金價格和股票市場產生深刻影響。

全球利率市場化大致經曆了三波進程。上世紀60年代的德法等國率先實行利率市場化。歐洲各國資本賬戶開放導致資金跨國自由流動,存款紛紛轉向歐洲貨幣市場以獲得更高收益。所以德法等國的利率市場化也從放開存款端利率開始(與大家直覺認知有所不同),以遏製存款流失。70年代的英美日經曆了第二波利率市場化,主要應對石油危機導致滯脹和負利率,金融脫媒倒逼市場化改革。80年代亞洲新興經濟體在政府主導下,開始漸進式利率市場化改革,並配合宏觀調控的目標。進入90年代,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發展中國家陸續試水利率市場化。

總結經驗,我們將看到,首先,存款中的實際利率將在利率市場化中上升,私人儲蓄會獲得更好回報。利率市場化前,大部分國家都麵臨或曾麵臨負利率問題,金融脫媒加劇。利率市場化後,資金回報提升,負利率問題得到有效糾正。實際存款利率將大致穩定在2%-3%。這意味著假設中國未來3%的通脹水平,市場化後存款利率將在5%-6%左右。

其次,放鬆利率管製後,銀行間競爭加劇,短期內利差會縮小。之後,大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度降低,銀行融資服務轉到中小企業,同時經營能力低下的銀行麵臨倒閉,留存下的銀行議價能力較高,存貸差有所回升。各國穩定後的利差不盡相同,亞洲國家利差大概能保持在2%左右。

第三,長期端資金價格(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匹配名義經濟增速。對於快速發展中國家,利率管製相當於為全社會提供低成本的融資,刺激投資,這種利率抑製也導致長期資金成本和資金回報間巨大差距,體現在名義GDP的增速(資金的回報)遠高於資金價格(長期國債收益)。隨著利率市場化後直接融資增加,這種差距將縮小。考慮到亞洲國家高儲蓄率等特征,假設中國未來10年的名義GDP增長10%,其長期資金平均價格或達到7%-8%。

第四,出現短長期利率倒掛,短期資金價格比中長期麵臨更大上行壓力,且波動性加大。各國實施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都會對其宏觀穩健產生一定負麵影響。短期資金價格受資金麵影響大,波動增大。根據其他國家經驗,貨幣市場資金利率在最壞情況下可能達到20%;同時短期國債利率受更大傳導影響,出現短長期利率倒掛現象。再考慮國內市場的特殊情境(通脹水平不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防控債務風險”為重要工作之一),預計2014年金融市場的利率水平將繼續上升。具體表現為:貨幣市場利率逐漸成為政策調控的隱性目標,7天逆回購利率可能從當前4.2%水平繼續上升至4.5%,並帶動Shibor利率提高,短期利率水平的波動性會加大;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逐漸失去指導意義,越來越多的活期存款資金以1/3個月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定價,意味著商業銀行的綜合資金成本會明顯提升;國債市場利率再次回升,10年期目標水平在4.8%-5%之間,緊隨其後信用利差擴大帶動信用債收益率上行;與企業盈利、製造業盈利能力密切相關的中長期貸款綜合利率從7.7%衝高至8%。

2014年上半年利率市場化的快速推進,以及對債務風險的防控逼迫經濟去杠杆,將造成利率的上升,A股市場麵臨的資金環境不容樂觀。

從企業盈利角度來看,非金融企業財務費用率滯後於利率變化一年的時間。2013年整體資金成本已經上升1個百分點,疊加2014年上半年利率的爬升,可能使得上市公司財務費用率至少提高0.3%個百分點,對淨利潤增速的影響大約為5個以上百分點。

因此,建議投資者規避資金敏感型行業,以及負債率居高的傳統周期性行業。

作者為瑞銀證券 中國證券研究副主管,首席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