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台合作來說,與阿裏巴巴可以相比的就那幾家,百度做的大家都看到了,騰訊也要做,但我相信它跟餘額寶的模式可能不完全一樣,因為我們是基金公司與互聯網平台公司平等合作,融合性地創造出一種模式和新的產品。
騰訊可能以後也有很多合作夥伴,現在尚不知會做成什麼樣,至於規模能否趕上餘額寶,在互聯網領域一切皆有可能,不能把話說絕了。原來我們創立餘額寶時也沒有太大預期,隻不過覺得比我們原來走的其他路都要好,然後認真學習這個領域的規則,非常好地處理合作各方的關係。如果做產品之初抱著把規模做大的訴求,這個出發點就有問題。
現在,市場傾向於認為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金融裏隻是渠道的作用,把銀行換成互聯網,渠道一變可能就發生巨大變化,其實不然。互聯網上也賣很多其他的東西,如第三方銷售平台也賣權益類產品,淘寶裏也有很多基金產品,銷量並不理想。這背後不全是渠道問題。
當然,互聯網企業有很大的流量入口,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我們跟阿裏巴巴之間的合作,並非搭載了一個好渠道這麼簡單。雙方都依托於各自的行業和資源背景,打造了一個新產品。增利寶、餘額寶的模式與傳統電商產品和傳統基金產品是不一樣的。
《證券市場周刊》:餘額寶規模已突破2500億元,通過這半年來的實踐、操作,你認為大基金的管理難度在哪裏?該如何應對?
周曉明:流動性管理是最主要的挑戰。貨幣基金的管理難度,最核心的是流動性和收益性的關係,管好流動性有利於提升收益性和安全性,管不好收益性會受到損失,也會有較大的風險。
流動性管理主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增利寶定位於大量的普通個人客戶,海量客戶頻繁交易小客單價,這些行為構成大數據,形成相對穩定的預期趨勢,這種流動性需求能較準確把握,它對流動性管理幫助很大。
就阿裏平台數據及係統交易數據,可相對準確預計第二天基金流動性需求,第二天預計消費贖回多少,把這個數據同步給基金經理。當基金經理能更好掌握流動性時,可以為大家提供很好的安全之上的收益性。
規模大了,流動性管理難度會加大。原來每天流入流出幾億、幾十億元資金,到現在每天流入流出幾百億元資金,即便能把握流動性,但在市場上實踐還是相當有挑戰。錢流入多了,要很好地把它投資應用出去;需要把錢付給客戶時,要從市場上把流動性拿回來,這裏有量的問題,也有價的問題。當然,規模大也有利於改進基金資產配置、提高議價能力,這是積極因素。
用心理解客戶的需求
《證券市場周刊》:有人認為餘額寶顛覆了基金行業的價值觀,對於基金是管出來還是賣出來的,你怎麼看?
周曉明:基金是賣出來還是管出來,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基金的業務是一個整體,一項服務呈現出來的綜合價值由很多因素構成,在基金領域裏,市場上好像找不到純粹管出來的例子,也找不到純粹賣出來的例子。
基金公司規模大的並不一定業績居前,業績非常領先的,規模也不一定大。基金公司產品是給客戶提供服務的載體,裏麵凝聚了對客戶需求的把握,包括產品製造能力、投資管理能力、產品推廣能力、銷售能力等。為客戶謀利是產品能力中非常核心的因素,但不是全部。
以前,基金行業業績觀較為極端,認為隻有卓越業績的產品才有生存價值。但卓越業績不是常態,正常情況是適當的投資管理能力。好產品需要投資管理從產品中獲得優勢與特色,與合適的產品定位、好的產品組織相結合。
而且,基金產品回報和投資者回報並不一定相等。打個比方,一個基金年初一塊,最高一塊五,年底一塊二,它的淨值增長率20%,如果大量客戶是從一塊五到一塊二這段時間買進來的,最後的結果是產品的回報很高,客戶的回報很差。這意味著,基金的投資管理能力、對市場的把握能力,如果不能有效地跟營銷能力結合,並不能給客戶帶來價值。如果大家都看著收益率高排隊買基金,基金公司的營銷能力可能是給客戶降降溫,這是一種服務。
《證券市場周刊》:餘額寶在2013年基金發行特別困難的情況下能增長這麼多,對基金行業有何啟發?
周曉明:新產品設計一定要考慮應用場景和客戶的生活需求,這是互聯網基金給我們最大的啟發。不能讓它單純具有理財需要,或是不利於人們的認知,一定要跟人們的生活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