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沿途短短不到二十裏,魏越連續收到各方快報,邊走邊處理,速度並不快。
下午時,南宮明光殿,明光殿是南宮西邊東排第二序列,嘉德殿在第六。
北軍甲士全麵駐防南宮,清洗、撒香之後的明光殿周圍,勉強能保持相對好的空氣。
明光殿前是鴻德門,魏越左手按著劍柄,右手牽著劉協左手,劉協另一側是董卓牽著,其後一班穿虎賁服飾的虎賁掛劍、提戟而行,再往後則是一眾殘存的侍中、侍禦史、議郎、黃門侍郎。
再往後就是群臣班列,三公九卿在京兩千石者,諸侯爵,搖搖擺擺的群臣隊列密密麻麻站在鴻德門與明光殿之間,鴻德門外八百甲騎駐馬候立,軍威肅殺。
群臣再一起集會,那些獨坐前排,或站在前排,以及引人注目的很多人物都不見了。
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驃騎將軍董重、司徒袁隗、左中郎將袁基、上軍校尉蹇碩及一眾中常侍,執金吾許相、城門校尉樊陵,幾乎九卿死了個七七八八。
活著的三公就剩下太尉馬日磾,司空劉弘,現在也由馬日磾和劉弘引領群臣班列。
宮中宦官除了西宮還殘存一些外,其他的都被誅殺一空,以至於劉協隻能孤伶伶一個人一步步走上台階,顫巍巍茫然坐在位置上。
他雖然聰慧,可連續的暴力、變故,讓他的小腦袋也適應不了,倒也勉強能維持禮儀,將該有的程序完成。
三拜之後,定下君臣名分,分贓的時候到了。
這不僅僅是雒陽群臣、貴戚的事情,而是一場波及天下的盛宴,所有跟宦官有關的官員、家族都將成為餐桌上的肉,任由各地世家、豪強瓜分。
不管最後站在台上的是袁隗還是何進,又或者是魏越董卓,隻要宦官集團全滅,就能讓所有士族暫時滿意,整整一代人的奮鬥目標就此達成,由不得他們不高興。
“武都侯越克定禍亂功造社稷,遷晉陽侯食邑五千戶,除拜大將軍,開府錄尚書台事,許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以嘉功勳。”
“邰侯卓製事合宜有功於國,遷眉侯食邑四千戶,除拜司徒,開府錄尚書台事,許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以嘉功勳。”
“典軍校尉曹操治亂守正累有功勳,賜爵都亭侯食邑二百戶,除拜河南尹。”
“虎賁中郎將袁術言行不邪力戰有功,襲安國亭侯食邑八百戶,除拜後將軍。”
殿中曹操與大多數中壯年的官員一樣,聽聞魏越、董卓的封賞心中很是不滿,可沒想到他就排在第三位,而心中不快的袁術排在第四也立刻眉目舒展,隻是不爽曹操在自己前麵。
幼帝繼位,應該第一要確認的是太傅人選,由太傅輔政錄尚書台事,才是慣例。但這次沒有任命太傅,更沒有錄尚書台的權利,引發眾人不滿,可也隻是敢怒不敢言。
當朝也就宣封了魏越四人,並以千戶侯為賞格,發布對蹇碩的追緝令。
蹇碩是首惡,還搶走傳國玉璽,簡直該挫骨揚灰。
至於其他官員的任命,魏越、董卓就能決定。
兩個人現在開府,他們府中的掾屬因為錄尚書台事這個資格,而權力大增與相國無異。這意味著他們府中各曹作出的決定送往尚書台後,尚書台會予以批準。
對尚書台有領導權,尚書台通過並發布的命令具有法律效應,同時甚至讓尚書台拒絕通過、或駁回皇帝的詔書,這就是‘錄尚書台事’頭銜帶來的巨大權力飛躍,幾乎是一種質變。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確定先帝劉宏的諡號,蓋棺定論後下葬。至於官職變動及分贓事宜,魏越、董卓一起開聚會,公卿一起過來吃吃喝喝,就能完成一係列交易。
不出意外的話,為了製衡魏越,這幫人會迅速與董卓靠攏,並扶持董卓做個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