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2 / 3)

不曾想董太後卻請張溫前往永安宮,並拿出主意:“社稷不可無主,中壘將軍府長史賈詡讚揚皇子協聰慧機敏,又是長子,合該繼位。就此事,張公如何看?”

張溫這個司隸校尉是三獨坐,盤坐在殿中:“臣以為,先帝時雒中就有先帝欲立皇子協之言,今立皇子協自然合乎人情法理,自無不妥。”

董太後輕呼一口氣,又道:“今武都侯誅討奸邪於社稷有再造之恩,張公久曆宦事又與武都侯比鄰而居熟悉其人,不妨為哀家說道一二。”

“臣以為眼下當務之急乃是請武都侯屯軍都城,召集百官擁立新帝。今社稷無主,不便賞罰。”

張溫說著露笑:“至於武都侯為人,乃忠謹刻板之人,雖快意恩仇,卻絕非跋扈、蠻橫之人。”

“善。”

雒都城中,中壘將軍府運轉,對各方軍隊進行收編,先將這些人編入營中。然後再從容調查屢曆,調查政變中的表現,進行程度不一的賞罰、清洗。

相對於複雜的雒都收編工作,魏越收編顯陽苑駐軍就方便、快捷的多。

一應蹇碩的心腹,相互揭發,半日時間就蔓延到五百人之眾,就連夏侯惇都被拉了進去,再糾纏下去,曹操這些校尉也會被拉下水。

魏越一句話勾掉夏侯惇嫌疑後,看著麵前黑壓壓跪成一片的待罪軍吏,問:“董公、孟德兄,該如何處之?”

似乎讓魏越玩的沒脾氣了,董卓配合的幹淨利索:“蹇碩弑君,殘殺皇後與皇子辯,其罪之大自古罕見。此類大惡奸賊,其黨羽助紂為虐,當處於極刑。不若,棄市,夷族。”

魏越緩緩點著頭,董卓是把這些軍吏逼到絕路上去了,又看向曹操:“孟德兄以為呢?”

為這些‘蹇碩黨羽’黨羽說情?

曹操甚至懷疑夏侯惇被咬出來就是北軍的授意,是當眾賣好施恩於他,是給他一個下馬威。

若沒有夏侯惇這件事情,曹操還能相對公允,不鹹不淡的說點從輕處置能邀軍心的話,可現在他敢說?他敢說,魏越就敢定他一個蹇碩餘黨,包庇閹賊的罪名,當朝就敢斬了他。

加上曹操本來就是有名的宦官之後,魏越要往死弄他,他跑不了,他父親、妻兒一個也跑不了。

魏越倒有些期望曹操站出來作死,自己可以心平氣和,又輕輕鬆鬆的弄死曹操。

現在已經度過野蠻的軍事政變時期,現在是追究餘黨,擴大勝利果實,穩定根基的大好時機。在昨夜之前,逮住曹操直接砍了也沒人能說他什麼,分屬不同相互攻殺,無可厚非;現在不能直接殺,現在要殺就要按著規矩來殺,否則毫無規矩的濫殺大臣,簡直連董卓都不如。

董卓殺人還有講究,維持著朝廷威信並逐漸高漲,到了李傕、郭汜時代真的是亂殺一氣。

魏越心中思索著殺人的事情,臉上的表情自然不會有多麼的溫暖和煦。

曹操隻是稍稍一頓,就開口:“除惡務盡。”

魏越皺眉,歎息:“自蹇碩政變以來雒都各軍攻殺不已,殺孽滔天,可有懲惡,又無需殺人之策?”

見沒人接話,曹操見董卓閉著眼睛仿佛沒聽到這話,地位最尷尬的曹操又表態:“武都侯,豈不見養虎為患之事乎?”

魏越看一眼跪伏在地眼巴巴望他的五百餘軍吏,神情不忍而猶豫不決:“都是父母養的,食二十年米糧才能成人,殺之卻不過我等一言決之。可爾等又犯了國罪,實在是令我為難。”

主簿路粹上前抱拳:“君侯仁善,並州軍屯以來緊缺人力,不若發配做屯卒,為朝廷戴罪立功。”

“也隻好如此了。”

雒陽都快殺成廢墟了,再死五百人也不算什麼。

絕望的一眾軍吏得聞寬恕,紛紛頓首道謝,被北軍看押著走了。

魏越留夏牟、呂布在此穩定軍隊秩序後,就領著曹操、董卓並一眾顯陽苑駐軍軍吏,及甲騎、越騎約三千餘騎前往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