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張舉再一次開掘地道失敗,便果斷撤軍。
汲縣城高池深內有名將精兵,外圍漢軍各自堅守雖不能來援,但也極大的牽製了張舉兵力,讓張舉不能發動強攻。
占據汲縣城外的高山後,已擁有俯觀城內的情報優勢後,苦於兵力無法集結猛攻,張舉截斷水源便驅使民眾頂著守軍箭雨填埋護城河。隨後又開挖地道,可汲縣地下水資源豐富,張舉動不動就挖到地下水脈,地道戰術根本無法奏效。
至於集結軍隊強攻……隻要他敢把外圍牽製各縣漢軍的軍隊集結過來,那麼外圍漢軍就會聚攏合圍,徹底堵死張舉突圍的道路!
魏越在河東遇到的難題,現在張舉也遇到了。
騎兵優勢帶來的野戰優勢麵對一意堅守的敵軍,那麼這種優勢效果也就有限,無法成為決定性優勢。缺乏足夠消耗的步兵,讓張舉在攻堅戰方麵顯得被動。
就眼前來說,再不撤的話,他的軍隊就會餓死、凍死在河內。
很可惜,朱儁並沒有追擊的意圖,也不準各處軍隊追擊,還是一味的嚴防死守,讓張舉恨的牙癢癢可就是拿朱儁沒辦法。
河內險要,牽一發而動全身,沒有足夠的把握朱儁是不會出戰的。
可冀州刺史賈琮膽量就大,尤其是幽州公孫瓚出兵吸引張純、丘力居主力回援後,冀州軍隊在巨鹿郡完成初步集結後,使得賈琮有了堵截張舉,消減張舉破壞力的舉動。
缺乏補給、希望破滅,沒有得到黑山軍響應的郭泰部進入魏郡後就一哄而散,有的就近投了黑山軍,大多數則如水銀瀉地一樣四散抄掠。
郭泰部的行為直接導致張舉軍心沸騰,為安撫軍心張舉也分兵抄掠,相對於無組織抄掠的郭泰部,張舉部多少還維持著隸屬關係。
於是,有心算無心,步兵為主的冀州兵與張舉的中軍撞上了,在曲梁形成了對峙。
當年盧植指揮曲梁之戰大破張寶部,那一戰張舉正是接敵首陣,功勞極大。
再次鏖兵曲梁,部眾回援緩慢的張舉無力突陣,隻是據險而守。
看著遠處已結了一層薄冰的馬澤湖,與沿著馬澤湖旁官道立下連營的冀州兵防線,張舉思索著破敵之策。
賈琮也不敢貿然跟騎兵為主的張舉決戰,堵住張舉北上巨鹿的道路後,賈琮主要做的就是增修營壘,加固各營之間的甬道,以通過連營的方式封鎖道路,並等待可能出現的戰機。
隨著戰略目標連續失敗無法達成,張舉的威望漸漸降低,對軍隊的控製力大減。
脫離與朱儁、丁原的接觸,自進入冀州範圍後,軍隊四散抄掠開始後,張舉就有些調不動在外抄掠的部隊了。
一個難題擺在了張舉麵前,是放棄對軍隊的號令,帶著本部直接東撤繞過巨鹿,走清河、安平回幽州與張純、丘力居彙合;還是繼續在這裏與冀州兵對峙,等待部下的先後回援,恢複自己對軍隊的統率。
就在對峙的這段時間內,最先回援幽州的張純與公孫瓚在遼東屬國石門爆發決戰,公孫瓚以微弱的優勢擊敗遠道而來的張純,隨即開始舍命追擊,不給張純重整隊伍的機會。
另一個原因就是張純所部在冀州抄掠所獲甚豐,現在戰敗逃亡幾乎就是一隻肥羊,隻要追上去撞一下,就能撞出一堆財富。
當張舉決定放棄其他軍隊向東邊清河國轉進時,公孫瓚大破張純的奏報傳入雒都,此時距離平樂觀閱兵還差兩日,是十月十四日。
為確保閱兵環節順利,此時魏越領著三十餘名參閱領隊的軍官在平樂觀外排演。
西園軍八校及司馬,虎賁、羽林、北軍、大將軍五部營、驃騎將軍董重部、車騎將軍何苗部都有主要軍官參與。
閱兵儀式就整個過程來說還是很簡單的,就是參閱部隊從各處軍營天沒亮時出發,在前往平樂觀的路上按著番號排成隊列,抵達平樂觀後走方陣,然後歸列,等候皇帝乘車或騎馬巡視。
蹇碩支持這次會議,都已經排演數次,對於領隊軍官來說隻要記住自己前後隊列番號就可以了;至於平樂觀的列陣地點……這個是隨機的,前麵的軍隊隊列站的寬一點,後麵的軍隊隻能挪位置,隻要參閱各軍能齊齊整整組成大方陣就可以了。
會議進行中,張讓趨步進來,右臂高舉著一卷絲帛:“上詔。”
蹇碩趕緊從主位走下,領著西園諸校尉、虎賁、羽林中郎將、北軍中侯及各部校尉一起下拜,而魏越爵位最隆,就在蹇碩身側。至於曹操、袁紹,袁術、劉表、吳匡等人的位置還在魏越身後一排。
“上詔,中郎將公孫瓚於石門大破叛將張純,沿東追擊而去;冀州賈琮圍叛將張舉於曲梁。諸卿熟知兵法,可能斷定河北戰事走向?若有言中者,賜中興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