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安排(2 / 2)

魏越能想到的事情,桓典也能想到,這可以理解為魏越臨行前的一次試探。

“武都侯安心,軍費一事朝廷自不會拖延,至今積欠也是形勢所使然。”

桓典說著扭頭環視席間校佐,拱手,朗朗說道:“南匈奴本就貧瘠,戰後殘破不堪難以籌措軍費;而自武都侯率軍入塞平叛以來,河東陷於白波賊,無法自河南轉運糧餉、軍需,故一應軍需皆從太原調集。非是朝廷不恤士卒不體軍中疾苦,而是戰況所迫,不得已爾。本官可擔保,關中、河內、河東戰事有一處完結,年內武都侯所請軍資會依次撥發,絕不拖延。若戰事持續,朝廷也會另尋他策以酬士卒。”

反正桓典按著自己的預估代表朝廷表態了,如果失約……朝廷威信受損之餘,桓典個人的信譽也將破產。他在拿自己龍亢桓氏的名譽為朝廷擔保,並彼此捆綁。

他這麼做也是有信心的,魏越入雒後與黃貞姬正式成婚,那麼蔡邕一係與黃琬一係將會結成真正的盟友,這個聯盟十分穩固,蔡邕與黃琬有極好的私交,政治立場又十分相近不存在矛盾,兩個人的繼承人都是魏越,幾十年後幾乎是能融合為一股的龐大勢力。

而張讓、何進背後的宦官、外戚也在極力避免矛盾擴大,這是符合蔡邕、黃琬派係追求的。所以桓典拿自己信譽跟朝廷信譽捆綁,是十分穩妥的,隻要魏越入雒、成婚,那麼四個集團一同使勁,加上魏越所部戰鬥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補發積欠軍費幾乎不存在什麼大的障礙。

若軍費還是一毛不拔,朝廷信譽在軍中破產,那麼魏越就有相對充足的理由發動兵變以清君側為政治號召向雒陽進軍。

既然桓典願意擔保,魏越自然是相信的,相信桓典,也相信朝廷……

各方麵的官職調動都已完成,積欠的軍費也暫時對軍中將士有了個說法,距離魏越啟程入雒隻差一件事情:等鞠義率軍歸隊。

準確來說是兩件事情,如果張舉真的把女兒和宗族交給鞠義,這麼意味著張舉的誠意十足,那麼鞠義部也就沒必要在外麵吃苦挨餓。魏越撤走鞠義,將李樂部後撤進入河內的道路讓開,就是他回敬的誠意所在。

第二件事情就是安排張舉派過來的人質和部曲,不能貿然打散,但也要篩選一下分作兩部安置,一部就地安置,一部遷入太原隨張舉的子女、宗族一起安置,張舉子女魏越準備交給自己母親撫養。

當然了,鞠義這種桀驁的人物也要好好安排一下。北軍這種交際麵很廣的大舞台絕對給鞠義,也不能過於拘束,鞠義需要一個施展的平台。

又是四日,魏越送呂布及部分太原軍北歸後,鞠義終於率軍抵達臨汾與魏越會師。

別說鞠義及其所部將士,就連他們的戰馬都瘦了幾層皮,幾乎是無補給在外晃了一個月,能把人馬完完整整拉回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臨汾城外軍營中,魏越大饗鞠義部疲兵,火盆林立一片通明。

羔羊肥美,鞠義吃的胡須油亮火光照映下更是黑亮顯眼。

一條羊腿下肚,鞠義端起陶罐中開胃助消化的酸菜漿水湯咕嘟咕嘟牛飲,典型的不健康飲食風格,可隨心任意而行,是真的很爽快。

打了個嗝兒,鞠義微微側身頭靠向魏越,下巴對遠處圍在篝火邊跳舞的黃忠等人揚了揚:“少君,某在涼州就多聽人說眉縣孟陀為人豪爽行商隻取義財。今日觀其言行乃謹慎之人,名不副實多矣。且與人言語時目光遊離不定,恐非良人。”

“他乃張讓心腹,我自不會與他深交。”

魏越說著哈一口氣,放下手中削肉的短戟,擦手時看著鞠義雙眸:“仲信此次掐斷河東與河內賊軍聯係,於戰裨益極大,功勳顯著。而某不日入雒,不知仲信今後可有打算?”

鞠義微微皺眉:“少君,末將深受黃氏與魏氏提拔方才有今日,少君有需,末將自當追隨。”

魏越扭頭看著圍著篝火跳舞的一幫人,笑著說:“跟著我入雒能有什麼前程?不過做個閑職而已。倒是我父代天子巡牧並州,正缺臂膀,我有意表奏仲信出任五原郡守。”

鞠義瞬間色變,激動不已又有些倉促不安的樣子,要張口說些什麼。

魏越急忙擺手,笑道:“仲信莫要推辭且聽我言,五原郡守雖貧瘠,如今匈奴、雜胡諸部編為府幢義從,此事若經營穩固,五原就能有五萬戶。其他人去五原壓不住府幢義從,思前想後,如今唯有仲信能助我成就此事。”

鞠義斂去神色想了片刻,沉穩肅容輕輕點頭:“府幢義從是少君心血,末將明白其中輕重。”

他接張舉部曲、兒女來魏越這裏,這麼緊要事情做成後,要麼成為心腹委以重任,要麼滅口。很明顯,成了魏氏心腹,所以要重用,可事情又太過機密,估計自己和所部三千騎士都要調往五原。

鞠義心中推測,果然就聽魏越道:“胡虜蠻橫不服刑法久矣,仲信單騎上任恐難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