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二日,太原軍向西進駐冀亭修築營壘。
軍中多談論魏越神威令韓暹部不戰而退,畢竟魏氏遷移陽曲能算是半個太原人,自然受太原士卒擁護。
呂布聽聞心中不快,恨恨道:“我早就推斷韓暹孤軍勢寡,其前後不接側翼無援,又進戰失利接連告負,焉有不退之理?揚祖倒好,執意休緩士卒氣力,若聽我言出三千健騎,足以將韓暹一口全吞!”
他身側秦誼穿著敞開的皮甲,雙手叉腰深呼吸著,因勞動而紅彤彤的臉上笑意滿滿,嘲弄道:“奉先,揚祖有揚祖的顧慮,朝廷還欠揚祖七八億錢軍餉。這筆軍餉朝廷不正麵應答,揚祖怎可能強迫部伍與賊軍交戰?前兩戰皆是賊軍邀戰所使然,否則我看揚祖絕不會輕易開戰。”
“哼!南匈奴之戰耗費頗大,我聽稚叔處所言朝廷欠餉近三十萬,然而前後揚祖撥付牛馬羊八百餘,奴仆男女十二帳五十餘口為稚叔獎賞。算一算,怎麼也在二三百萬。稚叔如此,子明、文節二人也都是如此,個個獲牛馬、牧戶仆僮價值不下二三百萬!”
成廉、宋憲作為他的小夥伴,現在卻因為家庭的原因追隨了魏越,光是南匈奴之戰中成廉、宋憲兩個人就攢下了一份小豪強基業。不算其父輩產業,光是成廉、宋憲兩個人私產就各有二三百萬,還能源源不斷的產出價值,就連私兵部曲也能湊出十來騎。
作為魏越的心腹和未來的臂膀,成廉等人獲得的牛羊馬匹質量自然上乘,就連劃分過去的奴隸也是一帳近十口的大帳,不是那種老弱四五口的小帳。
可他在並州打生打死,手中部曲近半是人身自由的門客,這些可都是說走就能走的門客,其他的一半人有二十來人是呂氏積年老奴,還有三十餘人是魏真、魏越前後送給魏姚的護衛,和給他兒子呂信的。
幾乎不需要仔細去推敲南匈奴前後戰爭中魏氏父子的盈虧,呂布可以肯定魏氏父子必然大賺。整個南匈奴積攢下來的財富、部眾被魏氏父子吞掉,用兵損耗的賬本自然是要推給朝廷來報銷的,可吞並的匈奴人口、牲畜、財富卻不上繳朝廷……這些都成了魏氏父子收買軍心的本錢。
否則以邊軍的剽悍,怎麼可能拖著快一年的軍餉還這麼聽話?如果不是魏氏父子喂飽了邊軍,這些人怎可能這麼積極的響應魏越的指揮?
魏越為保存本部實力,不願意開戰也就算了,還不讓他們太原軍繼續作戰,這讓呂布怎可能心平氣和?
韓暹部再怎麼也是三萬餘人橫掃河東郡南的強勢戰鬥集團,結果魏越讓太原軍步騎四千餘來守冀亭。太原軍能做的隻剩下乖乖紮寨固守了,缺乏魏越主力騎兵配合的太原軍根本無力對韓暹部發動追擊作戰。
而臨汾那邊,李樂縮在絳邑不出來,南麵的胡才部被打的意誌消沉,魏越不主動進攻已是賊軍的大幸,賊軍怎麼可能繼續挑起戰事?
臨汾城與隘口之間新紮的軍營中,魏越正與一幫軍吏、工匠一起‘研究’新式盔甲。
在當年西路軍入涼州平叛時魏越就有了改進現有筩袖鎧的想法,筩袖鎧是重甲,皮甲是輕型盔甲,還有西域傳來的鎖子甲都各有優缺點。當時他看到涼州漢羌豪強獨有的超長槍步兵方陣戰術,以及出於軍屯的考慮,需要一種低成本適合大麵積裝備,同時能擁有優秀正麵防護的一種中型盔甲。
至今他已有了成熟的想法,軍屯也正式在他手中鋪展,而隨著皇帝病亡雒都極有可能爆發天變之後,到時候經濟崩潰他就養不起現有的重裝騎兵,到時候需要養一支軍屯性質的超長槍步兵軍團。
因針對性不同,他準備的新式中型盔甲會有三種款式,分別裝備於屯田兵、征召槍陣兵,常備槍陣兵。
三種鎧甲的覆蓋麵積與製作成本依次提高,魏越要進行的是對盔甲的改進,需要徹底的簡化,而不是在現有服飾風格形製上包一層甲片。如取代筩袖鎧成為軍中主要裝備的兩襠鎧,就是依照武士穿著的兩襠衫改進來的。
兩襠衫是一種褲腿肥大利於靈活的武士服裝,省去了妨礙靈活的袍擺。兩襠衫內襯,外穿兩襠鎧就成了魏晉南北朝時的小步兵標配。相對於缺乏靈活、僵硬的筩袖鎧,兩襠鎧的退步更為靈活,幾乎是輕騎兵標配。
盔甲改進也不能圖方便開曆史的倒車,比如將先秦、戰國時期的簡陋盔甲搬出來,即便是複古款式,也要在便捷、成本、防禦性能中進行綜合取舍。
是故,魏越提出的屯田兵盔甲是簡單的皮質坎肩半身甲,狹窄的護肩隻能護住兩肩,在前胸、護肩中鉚接鐵片以增加要害防護性能,而頭盔則是皮革與氈毯貼合縫製的宋軍款式的氈笠。輕便的身甲,以及有保暖、遮陰效果的氈笠就是屯田兵的標配。
征召槍陣兵的盔甲則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升級,首先延長護肩能保護胳膊並在這個基礎上增大、增強右肩防護麵積,這樣能確保槍陣兵架槍對捅的時候能有效增強右臂的防護效果;其次就是胸前鐵片麵積擴大,徹底保護胸腹;最後氈笠升級為鐵質包氈,以增強對流矢的格擋效果。